3.1 跑著搶著選網點
眾所周知,選址是關系到零售門店成功關鍵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曾經有句話叫做“大賣場成功的關鍵有3個條件,那就是選址,選址,還是選址。”所有的商家一說起新店的情況都眉飛色舞,但末了總要感嘆一句:“現代想選個好商業網點是越來越難了。”就算難,也得抓緊時間選。伴隨著大型外資連鎖集團大舉殺入中國商業領域。沃爾瑪、家樂福、歐尚超市等國外零售巨頭的開店速度越來越快。對中國零售業來說,搶灘布點就至關重要了。搶到商業網點就是搶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的希望。
大賣場在布點上競爭激烈,和該業態的獨特性有關。尤其是大家都搶著瘋狂地在國內找網點的時候。大賣場的選址尤為重要。大賣場以后的競爭拼的就是網點的戰略布局。對網點布點競爭的激烈,經常是,如果哪個地方基本符合要求,常常是家樂福剛走,歐尚超市又來了。昨天剛見了易初蓮花,今天又見到世紀聯華。”
由此可見,選址在大賣場的日常經營中的地位是多么的舉足輕重。因為選址是門店的重要工作,所以選址工作的步驟就成了每個超市管理者的必修課,但是還是有一些選址時的觀念和注意事項需要了解。
3.2 大賣場選址調查
中國有句古話:“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說做事先要有準備,才能做好。開大賣場也是如此,大賣場選址、市場分析等一樣都不能少。
3.2.1發達國家對商業選址有規定
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普遍對零售企業選址有一整套約束機制。比如在東京,當地有法規,新開商業建設經營場地必須取得當地頒發的特殊經營許可證。而取得這一許可證必須通過三道門檻,正因為如此,家樂福至今未能在東京開店。而在韓國,大型商業企業會在周末關門或者減少營業時間,以利于小店鋪的發展。
幾乎所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大型大賣場,如沃爾瑪、麥德龍、家樂福、歐尚等,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都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長達數年的市場調查,投入了成百上千萬的費用,重金委托專業公司進行市場調查,并據此制定出一整套詳盡的投資和發展規劃。由此可見市場調查在大賣場選址乃至將來運營中的重要意義。一般來說,大賣場選址調查包括立項城市調查、城市區域調查和具體地址調查這三方面內容。
3.2.2 大賣場立項城市調查
選擇條件優良的城市是大賣場選址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對某一城市是否可以興建大賣場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調查分析。
3.2.2.1 城市類型。先看地形、氣候、風土等自然條件,繼而調查行政、經濟、歷史、文化等社會條件,從而判斷是工業城市還是商業城市?是中心城市還是衛星城市?是歷史城市還是新興城市?
圖三 某超市地塊調查手稿
3.2.2.2 經濟發展水平。這是對大賣場選址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要重點考察GDP總量、人均GDP及其在近幾年內的增長幅度,物價指數變化,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非公有制企業的比重等。
3.2.2.3 交通條件。城市內各個區域間以及與其他城市間的交通條件。重點要考察:城市每千人擁有轎車的數量、每平方公里擁有的轎車數,其中私車又各有多少,公交車的總量及分布。城市交通條件的便利與否,很大程度上會直接決定著大賣場有效商圈在該城市的覆蓋范圍。
3.2.2.4 消費者因素。如該城市的人口數、戶數、人口密度、人均收入、消費水平及消費習慣,通過該項目的調查分析以了解該城市的總需求以及潛在的市場總量。
3.2.2.5 城市的商業發達程度。如現有商店數、職工數、營業面積、銷售額等絕對數值,以及由這些數值除以人口數所獲得的相對數值,如人均營業面積。要特別注意了解和收集與大賣場競爭可能會產生直接競爭的零售店的情況;如該地已有多少家大賣場,有多少家大型百貨商店、大型綜合超市,它們的規模、實力和經營情況如何?另外還要留心該城市有多少家日用百貨品市場?
3.2.2.6 當地政府對興建大賣場的關心和支持程度。當前我國正處于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離開政府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將會事倍功半。因此在選址階段要多與政府有關部門接觸,力爭在政策上,如稅收、有關征地費用的減免等方面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并將爭取到的優惠政策多寡作為確定大賣場選址的一個重要依據。
3.3 大賣場城市區域立項調查
城市確定以后,下一步要確定的是把大賣場建在該城市的哪一個區域。為此,要圍繞著需求和供給兩大因素,從總量和結構入手,對擬建的大賣場的商圈作一具體、深入的調查與剖析。這實際上就是商圈調查。大賣場對區位有嚴格要求,這關系到未來商業經營的成敗。用地的地理位置和周圍地區的經濟狀況與人口狀況決定大賣場能否生存。獲得足夠的購物人群有兩種途徑,一種是依托大居住區和消費群,另一種是擴大服務商圈范圍。大賣場的位置決定其易達性,并直接影響商圈范圍。為此,大賣場用地應符合商業用地選擇的一般區位原則:
最短時間原則,即應當位于人流集散最方便的區位。商業活動的基本前提是商業與購物者面對面進行交易。所以,傳統商業建筑都混雜在居民區中間,但是隨著交通改善,購物者的活動范圍大大增加,因此距離已經不是決定購物者行為的主要因素,而更多地要考慮購物過程所花費的行車時間。
區位易達性原則指商業用地一般應分布于交通便捷、易達性好的位置。易達性取決于交通工具和道路狀況。
聚集原則是商業活動具有集聚效應,集中布置能夠相互促進,以提高整體吸引力。城市人流、物流和城市社會經濟活動的焦點常常成為優先選擇的地點。
接近購買力原則是指商業用地要接近人口稠密區,又要接近高收入或高消費人口分布區。維持商業設施存在的最低服務人口數量稱為人口門檻。因此,為了判斷用地是否值得開發,需要收集用地周圍必要的經濟和人口基礎資料進行分析,這主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