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充滿活力的地方很少是由單個建筑師設計的。為了使眾多不同類型的用戶很好地共存,建筑可以適應時間的變化。歐華爾吸收了眾多設計師和商戶參與設計, 歐華爾制定設計了一套準則和指引,據此,各商鋪的內外裝修可以順應需要而變化調整。LOT-EK、蘋果、Addidas和許多知名設計公司都參與了立面和 室內設計。這樣的操作方法具有很強的多樣性、包容性和適應性。一方面商戶獲得了一定的自由度和控制權,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建筑的內部外觀豐富多樣,體現商戶不同的個性和特色,增強了整個項目的吸引力。
總之,三里屯Village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城市商業綜合體操作案例,我們有必要總結其成功的幾個關鍵要素:
1.相關的股東、經營者和其他參與者在項目中獲得了表現自我個性的機會,參與設計,幫助建立場所的性質;
2.場地原有的寶貴的社會資產得到了維護、增強和利用;
3.追求公共空間的質量和可達性。
4.沒有局限在僅與商業相關的經營和功能內容,還引入了豐富多樣的、正式和非正式的文化活動等,增強多元化和包容性。
結語
消費時代體驗經濟的興起,體驗將成為社會消費的重點,在這一背景下,城市商業綜合體由單體逐漸轉向區域性組群建筑,在用地方式上轉變為為跨街區的聯合開發,在功能組織上表現為高度聚集的功能群組,在空間組織上表現為城市空間最大限度的立體綜合開發。
本文通過對三里屯SOHO和三里屯Village兩個城市商業綜合體的分析,去挖掘設兩個項目建筑計背后的一系列有關經濟,社會等層面的動因,目前國內
大量商業建筑的設計思維依然是以傳統的建筑學為核心的局部的、單一的設計思維,本文正是通過兩個項目的對比來批判以這局限的設計思維,同時也試圖傳達一個
觀點:建筑師在整個環節中可以中規中矩的完成任務,也可以有更多作為!
建筑師在參與商業地產設計時,方案應該接受市場專家、商業策劃運營專家、甚至重要商戶的不斷檢驗,由他們提出基于市場角度的修改建議,這種流程下產生的設計方案才能最大化的滿足市場化的商業功能需求,才具有被市場和消費者接受的基礎。
在這個基礎上,建筑師還應該盡自己所能去超越開發商的基本要求:多考慮一下方案的社會性、經濟性、環保性、參與性。甚至將設計開放給商戶和市民。當建筑 建成后,還要不斷的接受反饋總結經驗,要知道,一個草率的商業綜合體將導致建筑與建筑、建筑與城市之間處于割裂的狀態,這樣的建筑完全不但無法有機融入到 城市空間環境中。更無法創造應有的商業價值,還會造成了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帶來了一系列城市問題。
城市中綜合體本身就是相當復雜的,涉及到非常多的人和利益,它和我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然而,經過“學院”建筑學洗禮的人對這類建筑往往缺乏清晰全面的 認知,我們甚至對它產生了各種偏見和誤解,筆者希望通過本文提供的一種視角,讓建筑學相關人士去關注城市中除開建筑的那些復雜而有趣的個體、事件;蛟S, 一個獨立理性的認知比某個實在具體的“設計”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