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產業園區發展存在的四大問題
產業亟待轉型。我國中西部地區產業園區多以勞動密集型的低端制造加工為主,東部沿海地區雖然已建立起新興產業的集聚群,但依然處于微笑曲線低附加值的中間環節,結構層次低,科技含量不足。我國人力資本、工業地價等生產要素成本的不斷上漲將推動產業由加工型向研發型升級。
配套服務薄弱。大多數產業園區發展產業集群,只注重發展核心產業本身,金融、研發、營銷、廣告等外圍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為整個集群發展服務的基礎設施不完善,缺乏培養專用性人才的教育機構和完整的培訓體系。
惡性無序競爭。地方產業園區主導產業類同現象突出,特色不夠鮮明,產業錯位發展、互補發展、協作發展的格局遠未形成,低水平重復建設層出不窮,因此園區之間為爭取招商項目,競相壓價,不計成本,無序競爭。
透支生態環境。傳統的工業化道路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在以GDP作為政績考核指標的壓力下,地方政府在產業園區的建設進程中不顧及資源環境成本,追求短期經濟利益。
3.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離不開產業園區轉型升級
2013年3月17日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概念,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這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30多年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路徑。
產業園區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承載主體,將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浪潮中扮演先鋒角色,這就要求產業園區直面問題,克服發展中存在的缺陷,加快轉型升級。
二、從典型案例看園區未來建設的著力點
1.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張江高科技園區1994年啟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計劃,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成功形成國內目前研發機構集中、創新實力強、新藥創制成果突出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被譽為“張江藥谷”。目前園區已經形成了由多家一流藥企組成的產業創新群體、由上百多家中小型科技企業組成的孵化創新群體,以及20多家全球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
圖2-1 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總體規劃圖
張江園區存在的問題及經驗分享:
在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立之初,存在中小型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緩慢、技術創新水平低;專業服務平臺薄弱、公共配套服務不足;融資渠道單一,中小企業融資難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張江園區采取如下措施,有效提升了園區生物醫藥技術研發實力,并不斷創新園區融資模式,逐漸滿足園區及企業的資金需求。
(1)建立張江藥谷孵化器,支持中小醫藥企業進行技術創新
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園通過搭建孵化單元、提供共享儀器、頒布孵化企業優惠政策等方式,推進科研儀器設備的共享和充分利用;有效降低企業的創新創業成本。
表2-2 部分張江藥谷孵化器共享儀器
|
入駐孵化器且注冊地與納稅地均在孵化器內,注冊時間小于3年,注冊資金小于500萬人民幣,自主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均可申報:
表2-3 張江藥谷孵化企業優惠政策
房租補貼:經認定的孵化企業,租金第一年按評估認可的租金水平予以100%補貼,第二年減半補貼,第三年再減半補貼(<200 m2)。 |
共享儀器使用補貼:使用共享試驗平臺儀器,浦東新區科委給予其使用費30%補貼。 |
張江科技創新專項資金中有關市場開拓補貼、知識產權轉化資助兩個辦法優先考慮孵化企業。 |
浦東新區科技發展基金 (包括創新資金、研發投入補貼、知識產權資助、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貸款貼息、留學人員創業資助、科技產品市場推廣資助、擔保融資等) |
(2)搭建專業技術服務平臺、實現知識外溢
上海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園目前已搭建20余種專業服務平臺,為園區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表2-4 部分張江藥谷專業技術服務平臺
上海新藥安全評價服務平臺 | 主要為全國各企業、科研單位研發的新藥提供安全性評價研究服務,對各類新藥進行臨床前毒理學研究。目前可開展一般毒理部、特殊毒理部和實驗病理部的各項試驗并提供相應的項目資料 |
中藥現代化研究平臺 | 多角度研究中藥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體內代謝、作用靶點和作用機制,以期闡明中藥復雜體系的藥效物質基礎和作用機理,研制出療效確切、質量可控、劑型先進、服用方便的現代中藥,同時探索出進行中藥現代化研究可行的方法學體系。 |
上海藥物代謝研究技術平臺 | 以LC/MS/MS技術為突破口,整合上海市及周邊地區的相關資源,全面參與藥物設計、篩選、體外評價、動物試驗評價、臨床試驗評價和制劑生物等效性研究,為國內外客戶完成的藥物代謝與藥物動力學研究符合國家或國際藥品審評的技術要求,滿足中國藥物代謝研究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