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安全防范系統
9.5.1 視頻監控系統
應設置視頻監控系統,在醫院首層的各對外的出入口、收費及掛號處、財務及出院結算處、貴重藥品庫等地方應設置攝像機。必要時宜在電梯轎廂、各樓層的電梯廳、病房樓的護理單元及人員活動較多的場所設置攝像機。
宜采用數字硬盤錄像裝置進行圖像的存儲和查詢。
安防監控中心宜與消防控制室合用。
9.5.2 防盜報警系統
在醫院的貴重物品及重要場所宜設置手動報警按鈕或其它防盜(防侵入)探測裝置。
視頻監視攝像機應能與報警裝置聯動,在發生報警時進行圖像記錄。
9.5.3 出入口管理系統
對于限制性出入口和重要房間的出入口宜設置門禁裝置。
對于病房區域的護理單元,根據建筑布局宜設置可視對講系統。
門禁系統應考慮可靠的電源,當發生非消防狀態斷電時,應能保持系統正常使用。
當火災報警時應通過消防系統連鎖相應區域的門或通道開啟裝置。
9.5.4 保安巡更系統等
醫院內應設置巡更系統,宜結合門禁系統進行設置。
巡更路線應合理,巡更點宜設置在首層主要出入口、各層電梯廳、貴重藥品庫房、計算中心、各收費處等須重點防范的部位。
9.6 停車場管理系統
9.6.1 醫院內如有地下停車場,宜設置停車場管理系統。
9.7 IC卡系統
9.7.1 醫院的IC卡系統應能提供醫務人員身份識別、考勤、門禁、停車、消費等的需求;提供病人身份識別、醫療保險、大病統籌、掛號、取藥、住院、停車、消費等的需求。
9.8 綜合布線系統
9.8.1 醫院應設置綜合布線系統,從醫院的整體規劃進行考慮,按照國家規范進行設計。
9.8.2 醫院內數據傳輸主干(院區主干光纜、建筑內豎向光纜)應按照傳輸速率千兆或以上進行設置。
9.8.3 信息點的設置應符合3.3.1-3醫院信息系統工作站配置。
9.8.4 信息插座的標高一般應按相關規范進行設計,對部分具有特殊使用情況的應按照醫院工藝的需求設置。
9.9 衛星電視及有線電視系統
9.9.1 醫院內應設置有線電視系統,并應根據使用的需要同時接收衛星電視節目。
9.9.2 醫院內應設置自辦節目頻道用于醫院的情況介紹、服務指南、醫學宣傳及播放娛樂節目等。
9.9.3 在醫院大堂、收費和掛號窗前、候診室、點滴室、休息室及咖啡廳等公共場所應設置有線電視插座。
9.9.4 在會議室、示教室、醫療康復中心等處應設置有線電視插座。
9.9.5 在每個病房應至少設置1個有線電視插座,帶套間的單人病房可根據需要在多處設置有線電視插座。
9.9.6 病房內提供病人收聽的電視節目音頻信號宜采用耳機方式。
9.10 電話程控交換機
9.10.1 醫院內語音系統應執行國家有關部門的相關規定。
9.11 計算機網絡設備
9.11.1 計算機網絡系統的設計和配置設備的選型應能滿足醫院使用功能,并保證網絡和數據的安全可靠、滿足圖像信息傳輸的帶寬及可擴展性強等要求。
9.12 綜合醫療信息管理的軟件與硬件
9.12.1 綜合醫療信息管理的軟件應符合衛生部2002年4月發布的醫院信息系統的規范和標準。
9.12.2 宜在UNIX、Linux、Windows和其它成熟、開放的操作系統上運行,可支持多種數據庫,滿足醫院綜合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的要求。如有與其它異構系統互聯、互通和互操作的需要,應事先對接口部分提出明確要求。
9.13 觸摸屏信息查詢系統
9.13.1 在醫院的公共場所(出入院大廳、掛號及收費處等)設置觸摸屏信息查詢終端,提供病人各種咨詢服務。
9.13.2 觸摸屏信息查詢終端宜與醫院的醫療信息管理系統聯網,通過設置提供必要的信息。
9.14 醫用對講系統
9.14.1 在護理單元應設置醫用對講系統,建立病人與護士的聯系。
9.14.2 醫用對講系統宜提供護士隨身攜帶的移動式呼叫顯示裝置。
9.15 視頻示教系統
9.15.1 醫院根據需要宜設置視頻示教系統,對手術的實況進行錄制、編輯并提供教學及遠程會診。
9.15.2 視頻示教系統宜設置視頻和音頻的傳輸,應能實現局部和全景的切換。
9.15.3 視頻示教系統應是獨立系統,不應接入有線電視系統。
9.16 樓宇管理系統
9.16.1 醫院內宜設置樓宇管理系統。將消防、安防等在開放標準的硬件和軟件平臺上,實現互連、信息共享并進行統一管理,為醫院提供良好的、快捷的服務提供保證。
9.16.2 系統集成應留有與醫院通訊自動化、辦公自動化集成的接口。
10醫用氣體
10.1 一般規定
10.1.1 醫院應根據醫療需求設置不同的醫用氣體系統。
10.1.2 醫用氣體系統分為氣源系統和管道輸送系統。
10.1.3 氣源站房的設計應納入醫院總體設計中,保證采集的氣源符合標準,排放的醫用廢氣不會對醫院及周邊環境產生影響。
10.1.4 醫用氣體管道在醫院內的布局應合理,并便于維護和檢修。
10.2&nb, sp; 氣源設備
10.2.1 供應醫院的醫用氣源,不論氣態或液態,都應按日用量要求貯備足夠的備用量,一般不應少于三天的用量。
10.2.2 醫院應安裝氧氣、負壓吸引、壓縮空氣,氧化亞氮、氮氣、二氧化碳、氬氣和手術廢氣回收等則根據需要與可能安裝。氣源必須保證病房終端氣量充足、壓力穩定、可調節
10.2.3 醫用氧氣根據用氧氣的重要程度分為一級供氧負荷、二級供氧負荷。一級供氧負荷供應手術部、重癥監護病房、門診急救;醫院其他用氧為二級供氧負荷。一級供氧負荷的供氧管道應從供氧氣源中心站單獨接管。
10.2.4 醫院中心供氧氣源應設中斷供氧的報警裝置,空氣壓縮機、負壓吸引泵應有備用及自控裝置。
10.2.5 醫院建壓縮空氣站宜采用無油空氣壓縮機,壓縮空氣應設除菌設備
10.2.6 醫用氣體氣源應設超壓排放安全閥,開啟壓力應高于最高工作壓力0.02MPa,回座壓力應低于最高工作壓力0.03Mpa,氣體排至室外安全地點,并應設超壓、欠壓報警裝置。
10.2.7 醫院如采用分子篩制氧機組制氧作為醫院中心供氧站時,供氧應符合醫用氧氣標準并符合以下要求:
1 氧氣的濃度≥90%。
2 氧氣匯流排間與機器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h的墻和丙級防火門隔開。
3 氧氣儲罐與機器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h的墻和丙級防火門隔開。
10.2.8 醫院如采用液氧供氧方式時,大于500L的液氧罐應放在室外。室外液氧罐與辦公室、病房、公共場所及繁華道路的距離應大于7.5m。
10.2.9 負壓吸引泵站排放氣體應進行處理后方可排入大氣,排放的氣體中有生命微粒數量不得超過500個/m3。
10.3 氣體配管
10.3.1 負壓吸引和手術室廢氣排放輸送管可采用鍍鋅鋼管或非金屬管。其他氣體可選用純銅管或不銹鋼管,管道、閥門和儀表安裝前應進行脫脂處理。
10.3.2 醫療氣體在輸送導管中的流速不應大于10m/s
10.3.3 供氧管道不得與電纜,腐蝕性氣體、可燃氣體管道敷設在同一管道井或地溝內,敷設有供氧管道的管道井宜有良好通風。
10.3.4 氧氣管道架空時可以與各種氣體、液體(包括燃氣、燃油)管道共架敷設。共架時,氧氣管道宜布置在其他管道外側,并宜布置在燃油管道上面,除氧氣管道專用的導電線之外,其他導電線路不應與氧氣管道敷設在同一支架上。氧氣管與其它管線之間距離見附表10.6.1,如空間無法保證,應做保護處理,供應醫院潔凈手術部醫用氣體管道應單獨設支吊架。
10.3.5 在各個病區及潔凈手術部區內氧干管上設置能緊急切斷氣源的裝置。
10.3.6 穿過墻壁、樓板的氧氣管道應敷設在套管內,并應用石棉或其他不燃材料將套管間隙填實。氧氣管道不宜穿過不使用氧氣的房間,當必須通過不使用氧氣的房間時,則在該房間內的管道上不應有法蘭或螺紋連接接口。
10.3.7 凡供病人使用的醫用氣體管道必須做導靜電接地裝置,兩個接地點的距離不應大于25m,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0Ω。當每對法蘭或螺紋接頭間電阻值超過0.03Ω時,應設跨接導線。
10.3.8 醫用氣體采用銅管、不銹鋼管時,管道與支吊架接觸處,應做防靜電腐蝕絕緣處理。
10.3.9 含濕醫用氣體管道,應采取防凍措施。
10.3.10 負壓吸引管道應坡向總管和緩沖罐,坡度不應小于3‰。
10.3.11 醫院醫用氣體管道宜粘貼醫用氣體色標,醫用氣體色標見附件
10.4 各種醫用氣體的供氣壓力
10.4.1 各種醫用氣體的供氣壓力見表10.4.1
表10.4.1 各種醫用氣體的供氣壓力
醫用氣體 | 供氣壓力(Mpa) |
氧 氣 | 0.4-0.45 |
氧化亞氮 | 0.35-0.40 |
負壓吸引 | -0.03 - -0.07 |
壓縮空氣 | 0.45-0.95 |
氮 氣 | 0.8-1.10 |
氬 氣 | 0.35-0.40 |
二氧化碳 | 0.35-0.40 |
10.5 各種醫用氣體的消耗量
10.5.1 各種醫用氣體單個終端的消耗量見表10.5.1
表10.5.1 各種醫用氣體單個終端的消耗量
項目 | 氧氣 | 負壓吸引 | 壓縮空氣 |
l/min | l/min | l/min | |
門 診 | 5~6 | 10~30 | 20 |
一般病房 | 3~4 | 10 | 15 |
手術室 | 10 ~20 | 30 | 60 |
重癥監護病房 | 8~10 | 30 | 20 |
分娩室 | 5~6 | 45 | --- |
早產嬰兒室 | 3~4 | --- | --- |
注:如果有特殊用氣設備,應按照特殊設備用氣量來考慮。
10.6 氧氣管與其它管線之間距離
10.6.1氧氣管與其它管線之間距離見表10.6.1
表10.6.1氧氣管與其它管線之間距離
名稱 | 平行凈距(m) | 交叉凈距(m) |
給排水管 | 0.25 | 0.10 |
熱力管 | 0.25 | 0.10 |
燃氣管、燃油管 | 0.50 | 0.30 |
絕緣導線或電纜 | 0.50 | 0.10 |
附件:醫用氣體色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