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狀況實際上也限制了西蒙的能力,可能影響到西蒙對這些物業進行出售或者再融資方面決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2006年,西蒙、摩根士丹利房地產基金和深國投商置合作推進的“印象城”(incity)系列購物中心,就屬于這種西蒙不處于主導地位的合資物業。這也可能是西蒙最終退出該合作計劃的原因之一。
萬達集團的商業模式顯然與之存在重大區別。
截止2010年底,萬達擁有33個萬達廣場、15家五星級酒店、71個萬達影院、600塊電影銀幕、26家連鎖百貨店、30家量販KTV。以及大約20家在建或籌建的萬達廣場項目。
萬達的地產開發和銷售,其中包括住宅項目和可出售的商業地產項目,一直是萬達收入的主要構成部分。住宅和商業物業(包括寫字樓和商鋪)銷售收入各占約40%的部分。
除去地產開發業務之外,萬達還涉足商業物業管理、百貨零售業、文化影視娛樂、酒店及旅游等。萬達是一個標準的準財團化運作、相關多元化擴展的綜合性企業。這一運作的核心,就是萬達經歷了十年發展和完善的“萬達廣場”城市綜合體。
在萬達的商業模式中,有兩個關鍵點:
1、以住宅地產開發和銷售支持萬達廣場商業運營,而以萬達廣場的就業、稅收和形象效應低價獲取核心地段的緊缺土地資源。
2、以可售物業的快速銷售回籠自持物業的投資,然后以自持物業抵押貸款快速推進下一個萬達廣場項目的開發。
依托城市綜合體的這一商業戰略,使得萬達得以在近年來同時實現了“資金平衡”和“快速擴張”。但是這一快速擴張背后,可能也有一些問題。
例如,萬達一直有上市對接資本市場的計劃。
2004年,萬達試圖將第一代產品打包在香港發行REITs,這一計劃最終流產,重要原因之一是其物業租金回報率不理想。
2009年左右,萬達商業地產開始籌劃A股上市。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2011年兩會間隙向媒體透露證監會已于2010年受理了萬達商業地產的上市申請,但在目前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緊縮的情況下,地產板塊上市前景不明。
在此背景下,萬達可能已經準備著手將其旗下的其他業務單元先行上市。2011年2月24日,北京環保局網站披露了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環保核查公示,這標志著萬達院線IPO已進入實質階段。萬達院線目前占據了國內電影市場大約16%的票房份額。
在萬達近年來一系列上市相關的融資和籌備工作背后,至少有三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1)在萬達快速擴展的背景下,由于商業物業的高投入性質,萬達的現金流狀況可能并未有根本性的改善。
(2)萬達廣場快速擴張的背后,是相應的零售、百貨、餐飲、娛樂業不能跟上萬達的擴張速度。目前國內的零售業企業發展尚不完善,缺乏像美國的梅西、西爾斯、JCPenney、Kohl's、Gregg &Dick等各種檔次和規模的連鎖百貨,品牌直營專賣店和折扣店的發展也還有差距。萬達從華納手中接受院線組建萬達影院,自建萬千百貨都是對這一狀況的反映。
(3)萬達廣場的租金回報率目前并不高,主要的原因可能在兩個方面,第一,萬達為了盡快吸引人氣,對沃爾瑪等主力店采取折扣租金甚至零租金,主力店的租金回報率很低。第二,商業步行街區的租戶租金較高,但是為了快速擴張,大量面向本地餐飲娛樂業等招商,這一規模的店鋪品質和定位不足。
簡而言之,可以認為,西蒙是一個以專業化的商業物業管理為核心的商業管理公司,而萬達的核心則是萬達商業地產開發公司。
總結如下:
中美兩國經濟環境和城市化發展階段的不同,直接導致了西蒙和萬達在商業模式上的本質區別。萬達和西蒙發展模式的再分析和區別,實際上引出了一個更大的問題:中美兩國商業地產開發商的商業模式可能更多的分別體現了專業化和多元化的思路和方向。進一步而言,中國的城市化道路,與美國相比,可能會越來越表現出顯著地差異。
本文涉及的股票:
西蒙地產集團:NYSE:SPG
波士頓地產:BostonProperties Inc,NYSE:BXP
普洛斯 ProLogis NYSE:P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