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采用的配合比
通過試驗驗證,在混凝土各項指標達到要求的基礎上,考慮到有7家攪拌站參與超大體積混凝土生產,在大生產中原材料品質指標可能波動,以及其不確定因素較多,為此應留有強度富裕量。我們對施工現場的混凝土配合比確定如表8。
3.6超大體積混凝土澆搗施工方案
(1)為減少深基坑底部暴露時間,滿足換撐需要,保證深坑的安全、穩定,施工時先分兩次連續澆搗深坑部位底板混凝土,而后再澆搗大面積底板的混凝土(見圖9)。
(2)第一次澆搗主樓深坑混凝土方量為3 500 m 3,用7臺汽車泵布置在基坑南側的施工便道上,接硬管澆搗。由2個混凝土攪拌站同時供料,混凝土供應盤為260 m3/h,混凝土運輸攪拌車55輛,本次混凝土澆搗時間為13 h。
(3)第二次澆筑深坑部位剩余部分,混凝土方量為6500 m3,采用9臺汽車泵布置在基坑南側的施工便道上,接硬管澆搗。由3個混凝土攪拌站同時供料,混凝土供應量為360 m3/h,啟用混凝土運輸攪拌車85輛,本次混凝土澆搗時間為18h。
(4)主樓基礎底板混凝土方量為28 900 m3,采用布置在基坑南側施工便道上的19臺汽車泵接硬管及布料桿澆搗混凝土。由7個混凝土攪拌站同時供料,混凝土供應量為700 m3/h ,啟用混凝土運輸攪拌車350輛,本次混凝土澆搗時間為42 h。
(5)混凝土澆筑采用由北向南退搗方式澆筑。每臺混凝土泵車的泵管負責澆筑寬度為5 m左右,混凝土澆搗時依靠混凝土的流動性,采用大斜面分層下料,分皮振搗(見圖10)。
(6)每臺泵車配置6根振動棒進行振搗,施工時應特別重視每個澆筑帶坡頂和坡腳的振搗,確保上、下部鋼筋密集部位混凝土振實。
(7)混凝土表面處理要做到“三壓三平”。首先按面標高用工具拍板壓實,長刮尺刮平;其次要在初凝前用鐵滾筒進行數遍碾壓和滾平;最后在終凝前,用木蟹打磨壓實、整平,以閉合混凝土收水裂縫。
(8)保溫措施采用二層塑料薄膜和二層麻袋覆蓋,即在混凝土表面先覆蓋塑料薄膜一層,以封閉混凝土內水分蒸發的途徑,使混凝土能在潮濕條件下進行養護以控制干縮裂縫產生,在這層薄膜之上再蓋一層麻袋,以減少混凝土表面熱量的散發;然后再覆蓋一層塑料薄膜,以防止雨水滲透。最后再覆蓋一層麻袋,加強保溫。要注意覆蓋薄膜的幅邊之間搭接寬度應不少于100 mm,麻袋之間的邊口要拼緊。
3.7大體積混凝土測溫方案與結果
第一次、第二次測溫方案及結果在此不再介紹,重點介紹第三次方量為28 900 m3大體量的混凝土澆搗測溫方案及結果。
基礎底板第三次混凝土澆搗時間為2005年1月28日23:00至2005年1月30日15:30停止。混凝土微機測溫系統從2005年1月28日開始實時測試至2005年2月23日結束,歷時2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