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試驗結果分析
(1)從表4試驗結果表明。初步配合比在混凝土強度、坍落度均滿足設計要求,而且各單位的差異也在控制范圍以內,達到預期目標。
(2)從表5、6試驗結果表明,由于混凝土拌合物的攪拌除了一般的混合作用之外,還起到一定的塑化、強化作用,所以攪拌站生產(chǎn)混凝土的初始坍落度、強度比試驗室試拌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和提高。
(3)從表7試驗結果表明,在標準養(yǎng)護條件下,水泥硬化28 d,礦粉、粉煤灰仍在繼續(xù)水化,發(fā)揮強度效應,使混凝土進一步致密,孔徑細化,連通孔減少,提高了混凝土質量。
2.2超大體積混凝土水平分層澆筑施工分析
2.2.1建模分析
本工程在電梯井深坑中部由于圍護設計的需要,設置了一道鋼支撐,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換撐,所以在鋼支撐底部設了一道水平施工縫,此部分底板厚度為4.74 m,此道施工縫可以減少基礎底板總厚度。在電梯井深坑頂部,為了加快進度,減少基坑變形,再設了一道施工縫,此部分底板厚度為2.6 m。從而使整個大底板混凝土分3次澆筑施工。施工縫位置見圖3。
根據(jù)建模分析,第一次澆筑類型為澆筑面與基礎接觸,邊界條件為地基;第二次和第三次澆筑類型為澆筑面與已有混凝土面接觸,邊界條件為混凝土面。本工程電梯井深坑部位混凝土的澆筑為倒梯形,模型簡化時按照實際的工況進行簡化;A底板是圓形的塊體,在模型簡化時 將其簡化為圓形塊體的外接正方體。這樣的簡化模型偏于安全。電梯井深坑和基礎底板設置水平施工縫的可行性采用亦古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CCCTM軟件來進行分析。
2.2.2主要分析結果
(1)第一次澆筑:①底板澆筑后,與地基接觸的邊界未出現(xiàn)裂縫,可見該邊界能達到理想的施工要求;②上邊界在混凝土澆筑后出現(xiàn)了裂縫,X方向的裂縫為0.119 mm,Y方向為0.098 mm,但仍可以達到工程質量的要求(圖4)。
(2)第二次澆筑:①下邊界在混凝土澆筑后出現(xiàn)了裂縫,X方向的裂縫為0.121 mm,Y方向為0.12,可以達到工程質量的要求;②上邊界在混凝土澆筑后出現(xiàn)了裂縫,X方向的裂縫為0.172 mm,Y方向為0.186 mm,可以達到工程質量的要求(見圖5)。
(3)第三次澆筑:①下邊界在混凝土澆筑后出現(xiàn)了裂縫,x方向和Y方向的裂縫寬度均為0.126 mm,可以達到工程質量的要求:②上邊界在混凝土澆筑后出現(xiàn)了裂縫,x方向和Y方向的裂縫寬度均為0.198 mm,可以達到工程質量的要求(見圖6)。
2.2.3結果評價
分析結果表明,本工程電梯井深坑和基礎底板采用分層澆筑施工方法,上述設置水平施工縫的方案是可行的,即在混凝土與地基接觸面以及新舊混凝土的接觸面能達到?jīng)]有裂縫出現(xiàn)或者出現(xiàn)的裂縫在工程的允許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