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6.2-1多層商場營業廳內部各部位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等級
建筑物及場所 | 建筑規模、性質 | 裝修材料燃燒性能等級 | ||||||
頂棚 | 墻面 | 地面 | 隔斷 | 固定家具 | 窗簾 | 其他裝飾材料 | ||
商場營業廳 | 每層建筑面積>3000 m2或總建筑面積>9000 m2營業廳 | A | B1 | A | A | B1 | B1 | B2 |
每層建筑面積1000~3000 m2或總建筑面積3000~9000 m2營業廳 | A | B1 | B1 | B1 | B2 | B1 | |
( 注: 規范規定, 多層民用建筑需做內部裝修的空間內裝有自動滅火系統時,除頂棚外, 其內部修材料的燃燒性能可在規定的基礎上降低一級。規范又規定, 無窗房間的內部修材料的燃燒等級除A級外,應在規定的基礎上提高一級。鑒于大中型多層商場建筑的特點作相抵攷慮。)
3.7設備用房及其他
3.7.1消防控制室
3.7.1.1消防控制室宜設在首層靠外墻布置,設有火災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的消防控制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h的隔墻和1.5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隔開。隔墻上的門采用乙級防火門,并應設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3.7.1.2消防控制室不應設置在電磁場干擾較強及其它可能影響消防控制設備工作的設備用房附近。
3.7.2消防水泵房
獨立設置的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級不應低于二級,附設在建筑內首層的消防水泵房應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h的非燃燒體墻和1.5h的樓板與其它部位隔開,隔墻上開門采用乙級防火門。消防水泵房應設直通室外的出口。
3.7.3空調機房
3.7.3.1通風空氣調節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非燃燒體墻和1.5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隔開。隔墻上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
3.7.3.2空調機房的門不能直接開向商場營業廳,如必須設置應在空調機房門口加前室。
3.7.4配變電所
3.7.4.1油浸電力變壓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壓電容器和多油開關等用房宜獨立建造。當確有困難時可燃油油浸電力變壓器總容量不超過1260KVA,單臺容量不超過630KVA的變配電室可布置在建筑主體內首層靠外墻部位,不應布置在人員密集場所的上一層、下一層或貼鄰安裝,并應設直接對外的安全出口,變壓器室的門應為甲級防火門;外墻開口部位上方,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m不燃燒體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m的窗檻墻。
3.7.4.2變壓器室與其它部位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h的不燃燒體墻和1.5h的不燃燒體樓板隔開。在隔墻和樓板上不應開設洞口,當必須在隔墻上開設門窗時,應設置甲級防火門窗。可燃油油浸變壓器室通向配電室或變壓器室之間的門應為甲級防火門。配變電所內部相通的門,宜為丙級防火門。配變電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門,應為丙級防火門。
3.7.4.3高壓配電室宜設不能開啟的距室外地坪不低于1.8m的自然采光窗,低壓配電室可設能開啟的不臨街的自然采光窗。
3.7.4.4長度大于70m的配電室應在配電室的兩端各設一個出口,長度大于60m時,應增加一個出口。
3.7.4.5變壓器室、配電室的進出口門應向外開啟。
3.7.4.6變壓器室、配電室等應設置防雨雪和小動物從采光窗、通風窗、門、電纜溝等進入室內的設施。
3.7.5柴油發電機房
3.7.5.1柴油發電機應采用丙類柴油作燃料,柴油發電機房宜設有發電機間、控制及配電室、儲油間、備件儲藏間等;設計時可根據具體情況對上述房間進行合并或增減;發電機間出入口的門應向外開啟;發電機間與控制室或配電室之間的門和觀察窗應采取防火門窗,門開向發電機間。
3.7.5.2柴油發電機房布置在首層,有關要求如下:柴油發電機房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非燃燒體隔墻和1.5h的樓板、甲級防火門與其他部分隔開。
3.7.5.3柴油發電機房內應設置儲油間,其總儲量不應超過8h的需要量,儲油間應采用防火墻與發電機間隔開;當必須在防火墻上開門時,應設置能自行關閉的甲級防火門。
3.7.6其他注意點
3.7.6.1做好建筑專業與其他有關設備專業的協調及配合工作。建筑需匯總商場綜合管線圖,商場吊頂綜合布置等圖。
3.7.6.2商場的土建設計與商場的二次裝修宜分兩個階段設計。
3.7.6.3商場的防盜設施不能影響消防設施的有關要求及使用。
3.7.6.4經營、存放和使用甲、乙類物品的商店、作坊和儲藏間,嚴禁設置在商場建筑內。
參考文獻:1、商店建筑設計規范 JGJ 48-88
2、飲食建筑設計規范 JGJ 64-89
3、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GB50016-2006
4、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005 年版) GB 50045-95
5、建筑內部裝修設計防火規范 (2001年修訂版) GB 50222—95
6、民用建筑設計通則 GB 50352-2005
7、大中型商場防火技術規定 上海市消防局文件 滬消發[2004]352號
8.、民用建筑工程設計常見問題分析及圖示 05SJ807
作者簡介: 朱時英 東南大學建筑系建筑學本科 副總建筑師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高級工程師
宋志宏 沈陽建筑工程學院建筑學本科 副總建筑師 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