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規模結構與效益
2010年,美國大大小小的購物中心共計1 0 7773個,單體出租面積小于10萬平方英尺的網點數占82.60%,出租面積占32.19%。相對應,單體出租面積大于100萬平方英尺的網點數僅占0.47%,面積總量占9.25%。若橫向觀察1990年以后的數據,其分布情況大體如此。由此可見,美國購物中心經過近百年的發展歷史,呈現出較為穩定的規模結構分布,中小型網點數占比超90%。購物中心的規模分布規律和經營規律應對我國購物中心的選址和開發形成良好借鑒意義。在開發規模超過10萬平方術的超大型購物中心應當十分金屬,健全開發體系,全面考慮區位選址、交通條件、周邊消費支撐力和商家特色等重點因素。
自進入90年代后的產業成熟期,由于建筑開發成本、人口增量逐漸放緩和老齡化結構家具,新增可租賃面積逐年減少,每個購物中心所覆蓋人口數量從1 990年的3275人降至2010年的2874人,每平方米的銷售額在進入2000年后維持在穩定水平。
3、中國購物中心發展特色
近30年.來,中國零售業發展不斷加快,從單一到多元,從傳統到現代不斷發展演變.,國外一系列的先進商業形態和概念陸續進入,‘’超市”、“百貨中心”、“購物中心”、“奧特萊斯”等業態在中國逐漸流行。近十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上升幅度較大,.復合增長率高達12%,而美國則為3%,我國零售業市場發展前景廣闊。90年代,購物中心行業以穩步發展為主,面積增長平緩,中國第一個大型購物中心一廣州天河城購物中心,在1996年建成;進入2000以后,呈快速增長態勢,業態發展多元化,累積商業建筑面積放量明顯,增速水平在16%-40%之間。
4、一線城市擴展郊區,二線城市聚集市區
從美國歷史經驗來看,購物中心的發展受到人口結構、商業發展狀況與汽車保有量等多種因素影響。零售業的發展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情況很大程度決定了購物中心的經營情況,汽車保有量、商圈人口分布等則是影響其郊區化進程的重要原因。
》一線城市:擴展郊區,業態形式更豐富
北京汽車保有量為191輛每千人,與美國470輛每千人的數字尚有較大差距,但北京汽車保有量已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為其郊區購物中心的發展提供一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