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萬達將借殼赴港上市或因急需融資的消息傳出之際,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在廣州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據悉,王健林此行是為了參加今日舉辦的“新廣州 新商機”2013年重大項目投資推介會。王健林對記者坦言,“我沒有資金壓力,萬達已在廣州新簽約4個項目:計劃在蘿崗、荔灣、從化再建三個萬達廣場,在花都投資100億元......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新型城鎮化”整體規劃以及隨后政府在多個場合對該戰略的強調,已讓“城鎮化”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而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城鎮化”也無疑是最為熱門的話題。那么作為城鎮化重要參與者的開發商群體,他們對于此輪城鎮化的理解和感受如何?新型城鎮化又將為企業帶來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就此,地產......
商業地產未來有很大的確定性,首先從需求上說,過去10年每年有2100萬人進入城市,他們是商業地產潛在的客戶;其次是競爭對手的減少,因為現在的樓市調控使得住宅市場的開發商只能自保他住宅那一塊,沒有資金再進入商業地產;最后就是地方政府高度依賴土地財政,它還得繼續賣地,在競爭對手減少的情況下商業地產的開發商拿地......
商業地產項目跟住宅項目不一樣,住宅項目的運作能力差異不像商業地產那么明顯。各個商業地產項目的表現,“馬太效應”非常明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好的商業項目與差的商業項目之間相差可能不只千萬倍。所以缺乏專業性而盲目進入,對于開發商來說就是一個長期的陷阱。
作為中國的開發商,都上國際上看過,為什么到現在我們的商業地產還跟國外有這么大的差距?這是因為我們缺乏對于所有專業資源的整合,除了資源短缺以外,更重要的是開發商自己的判斷和整合,開發商自己的見識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就像人的文化和習慣一樣,不是說現在做商業地產,一兩年的時間你就具備了判斷能力,這個品位和......
未來的商業地產絕對不是商品與品牌之間的競爭和商品結構的競爭,一定是從對人的關愛角度考慮的。所以商業建筑的設計應該主動與人貼近,考慮到人的需求。如果客人在你這里得到了這種關愛,他會摯愛你這個商業,對你這個商業地產會產生留戀性和依賴性。而不是那種冷冰冰的環境,即使走累了也沒地方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