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本概況
1.1 國家概況
埃塞俄比亞是位于非洲東北部的內陸國家。它東鄰索馬里、吉布提,西靠蘇丹,北接厄立特里亞,南與肯尼亞為鄰。埃塞俄比亞的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中西部的埃塞俄比亞高原占全國面積的2/3,平均海拔2500 多米,有“非洲屋脊”之稱。埃塞俄比亞地處熱帶,但因地勢較高,氣候溫和,且呈明顯垂直變化,類型多樣。年平均氣溫10-27℃。高原地區的年降水量為1000-1500 毫米,低地和山谷地區為250-500 毫米。國土面積110.36 萬平方公里。2005 年,埃塞俄比亞官方統計人口為7740 萬。
1.1.1 產業發展
2004 年,埃塞俄比亞主要的產業門類包括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等。農業系國民經濟和出口創匯的支柱,2004 年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1%。農牧民占總人口85%以上,主要從事種植和畜牧業,另有少量漁業和林業;工業門類不齊全,結構不合理,零部件、原材料依靠進口,2004 年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1.4%。制造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5%,以食品、飲料、紡織、皮革加工為主,集中于首都等二、三
個城市;服務業以旅游業為主體,埃塞俄比亞旅游資源豐富,文物古跡及野生動物公園較多。2004 年共接待外國游客18.1 萬,增長16%,外匯收入9000 萬美元。
1.1.2 對外交通聯系
鐵路:亞的斯—吉布提鐵路,全國唯一的鐵路,全長850 公里,其中在埃塞俄比亞境內681 公里。因設備老化、管理不善、運力不足,目前虧損嚴重。公路:公路運輸占全國總運量的90%。總長33856 公里(2004 年),其中柏油路4362 公里,其余為沙礫路。水運:埃塞俄比亞海運公司有9 艘船,總噸位8.19 萬噸。進出貨物主要通過近鄰吉布提港。空運:全國共有40 多個機場,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有近50 架飛機,國際航線49 條,國內航線30 多條,安全系數、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均佳。
1.1.3 首都概況
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位于全國的中心,海拔2400 多米,是非洲地理位置最高的城市。這里氣候宜人,四季如春、風景如畫,是一座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也是非洲著名的避暑旅游勝地。亞的斯亞貝巴不但是埃塞俄比亞的政治中心,也是非洲統一組織總部的所在地,在非洲事務中居于重要地位。
1.2 基地概況
1.2.1 自然概況
規劃區域位于亞的斯亞貝巴及其國際機場東南30 公里處(圖1),為高原中的山谷地區,基地區內土地為農用耕地,已經平整。土質系沖積土層,建造一般廠房可直接利用天然地基。
1.2.2 對外交通聯系
基地緊靠首都至吉布提港的國家公路和鐵路,通過公路與首都及其國際機場聯系便捷,通過鐵路與吉布提港的貨運交通也非常方便。
圖1:東方工業園區位圖
1.3 小結——發展條件綜合評價
1.3.1 發展優勢
包括兩方面:
首先,優越的區位條件。規劃區域距離國家首都約30 公里,亞的斯—吉布提鐵路從基地北側經過,將規劃工業園與國家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和吉布提港口城市吉布提聯系起來,使基地通過國家公路和鐵路與國際機場和港口聯系均相對便捷,人流、物流可以通過水陸空三種交通方式迅速地與外界聯系,具有優越的對外交通條件。其次,可依托資源豐富。基地外部已有電力、通訊系統,附近有大量的湖泊,地下有豐富的水資源,完全可以滿足供水、排水需求。此外,規劃區域周邊附近是兩大居民集聚區,已有酒店、醫院、學校、商場等配套設施。
1.3.2 不利因素
基地坐落于高原中的山谷地區,地勢較低,在降水量集中的雨季,面臨周邊山體的洪水沖刷,防洪形勢嚴峻。
2 發展定位與規劃理念
2.1 發展目標
生態環境良好、景觀形象突顯的工業園區;投資環境優越、非洲領先的示范園區。目標一:生態環境良好、景觀形象突顯的工業園區規劃將充分挖掘基地的自然資源特色,并結合不同類型建筑的不同層高,穿插綠化開敞空間,形成高低錯落、整齊有序、特色鮮明的空間形態,塑造充滿活力的園區環境。
目標二:投資環境優越、非洲領先的示范園區
充分利用埃塞俄比亞獨特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稟賦,發揮其優越的交通區位以及投資環境的優勢,完善居住、公共服務配套等設施建設,創新園區發展機制,吸引人才、新產業集聚園區,建設活力之園。結合海外的充足的資金投入和完備的技術保障,打造成為非洲領先的示范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