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地源熱泵
地源熱泵技術是一種使用可再生能源、高效、節能、環保的空調系統,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地下相對穩定的土壤溫度,通過埋設于土壤中的換熱管道,利用媒介質來獲取地下冷/熱能量的一種新型裝置,可一年四季方便的調節室內溫度。
對于普通的空調系統,其主機必須設置于通風良好的位置,或是屋頂,或是外墻,對建筑的五個立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地源熱泵由于其熱量交換設施深埋于地下,其主機的布置非常靈活,可以設置在任何地方包括地下室。另外普通空調運行時,要受到外界天氣條件的限制,運行效率會下降,往往會形成空調區越需要制冷或制熱,主機的供冷或供熱能力越弱的情況,而地源熱泵與外界的換熱是通過深層土壤,其溫度相對穩定,不受外界天氣條件的限制,運行效率比較高。
根據已有的經驗,地源熱泵的運行費用要比風冷空調系統節約30%~40%,另外在其運行過程中,不會對外釋放廢氣或廢水,造成環境污染,還可以為用戶提供生活熱水。
雖然地源熱泵在其全壽命運營周期中總體費用較低,但相對普通空調系統,其初期投入較大,因此在普通項目中的應用較少。
1.4. 太陽能應用技術新型門窗
使用太陽能獲取生活熱水已經是中國南方地區普遍采用的技術,很多地產項目都開始集成太陽能采暖系統為使用者提供冬季采暖與生活熱水。這種系統通常與其他采暖方式如地源熱泵等綜合使用,以采集太陽能作為優先使用的能源,提高基礎溫度,不足時輔之以其他加熱方式,通過溫差控制循環,實現全天候采暖。
太陽能光伏系統也是目前開始應用的新技術,在西湖天地二期中就安裝了大量的光伏電板作為輔助的電力供應系統。
1.5. 新型門窗
門窗一直以來就是建筑保溫節能的薄弱環節,雖然現在的雙層玻璃門窗已經能夠滿足國家對門窗性能的要求,但相對來說仍然是建筑保溫的短板。有時候為了保證建筑整體保溫效果,不得不縮小門窗洞口的尺寸,限制了建筑利用自然光線和自然通風,對室內環境有著負面影響。
新型門窗則通過采用熱反射鍍膜玻璃、Low-E玻璃、斷熱型材來提高門窗的保溫性能和氣密性,提升建筑的綜合性能。
2. 節地與室外環境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人均土地資源貧乏的國家,因此節約用地一直是我國的基本國策。而在美國這樣相對地廣人稀的國家,在其綠色建筑的評價體系中,節約用地也是相當關鍵的一環。
重視節地與室外環境并不是一味的提高項目的容積率,而是在滿足規劃條件的前提下,通過盡量合理的建筑規劃布局,滿足建筑的日照條件和通風條件,并利用日照分析軟件和計算流體力學軟件(CFD)協助進行分析和驗證,以達到最好的效果,為提高建筑室內環境質量提供一個良好的前提。
同時在滿足建筑用地的情況下,盡量增加綠化面積,提升用戶的視覺舒適度。對于場地內已有的綠化植被、自然水系等資源應當盡量利用保留,并通過先進的施工管理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對于景觀植物的選擇上應當盡量使用當地植物,或經過改造適應當地環境的植物,可以大幅降低景觀用水的需求和農藥的使用量,減少維護成本。
3. 室內環境質量
現代人一生中平均有80%的時間是在建筑室內度過的,因此室內環境的質量對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健康水平影響相當大。而室內環境質量則表現在熱舒適度、空氣質量、光舒適度以及噪聲水平等幾個具體方面。
3.1 輻射供冷暖技術
傳統的對流空調方式在保證室內空氣品質時有著局限性,其所必需的空調箱、風管往往成為細菌繁殖的基地和細菌傳播的途徑。受自身技術的限制,對流空調方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由自己引發的問題。
輻射技術主要有冷板和冷梁兩種方式,通過在布設內徑很小的塑料管形成毛細管系統,或直接在天花樓板中預埋水管,通過降低/升高表面的溫度,形成一個冷/熱面,再通過該冷/熱面與周圍人體之間進行的輻射換熱從而達到人體降溫或取暖的作用,取得較好的舒適性。
這種技術的優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舒適性好。輻射供冷主要通過圍護結構與人體之間進行輻射熱交換,避免了大量送風而產生的“吹風感”,以及分體式空調室內機的噪聲問題。
節能性好。在冬季采暖可以通過較低溫的熱水進行供暖,比常規空調加熱所需能量少,一般認為可以節能20%~30%;夏季可用20℃左右的水溫供冷,可節能28%~40%。如果結合前述的地源熱泵或太陽能采暖系統,節能效果更加明顯。
當前的高端地產項目如MOMA國際城、北京鋒尚公寓、深圳萬科總部都采用了此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