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新加波濱海灣金沙酒店(Moshe Safdie設計)
三、近期三個項目的空間體驗設計實例
近幾年來,CCDI與多家境外設計公司合作,參與了數個國際高檔酒店品牌的設計項目。在設計過程中,面對酒店管理集團提出的“規定動作”要求,一般不會出現大的問題,而真正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考量的,卻是在“規定”和“標準”之外的內容,即體驗空間的設計,我們也將其稱之為設計的“自選動作”。在很大程度上,它們直接決定了建筑空間的第一體驗,為獲得開發商和酒店集團對方案品質的認可起到了重要的牽引作用。目前國內很多研究文獻把這類設計歸結于主題和特色的增值營造,但在實踐中并非單純如此,我們更多的體會是自針對某種限制條件的解決方案,或者說,出于將某種“負面”(negative)條件變得“正面”(Positive)營造的需求,以下三個實例都說明了這樣的問題。
2010年,三亞海棠灣洲際酒店(Archilier+CCDI聯合設計)項目中,酒店的規模和地形條件決定著客戶可能從地面和地下同時到訪,而連接一層大堂與地下的過渡空間,很多酒店都做得不是很好。這里,建筑師用一個巨大的水族池解決了地下與地面雙層到訪的體驗空間,將熱帶氣候環境與旅行的視覺感受共同組合成一個富有創意的場所【圖8-10】:一條透明的玻璃走廊越過水池上方,連接著大廳空間與酒店庭院,而酒店大堂的精致酒吧正位于水池上方;此外,水族館下方設有專門的通道連接地下大堂、車庫和下沉院落,呼應著水池上方的奢華主題。
2006年設計、2010年建成的深圳華潤君悅酒店(CCDI+RTKL聯合設計)位于深圳最重要的都市綜合體華潤萬象城之中。高密度的開發和用地條件的限制,加上都市商業的需求,使得酒店底部幾層空間都作為會展和商業設施對外營業。為了實現到訪的尊貴感,建筑師與華潤集團和君悅酒店形成共識,改變了傳統的低層大堂入住流線,改用獨特的“空中大堂”模式【圖11-13】:賓客由主入口進入酒店后,乘坐4部高速電梯直達31層的空中大堂——成為入住體驗的第一步。辦理好入住手續后轉乘其他兩組電梯到達各樓層。在辦理入住手續到進入各自房間的過程中,賓客們將對酒店的整體形象,以及深圳繁華的都市景致都有了更多的感知,也在無形中加深了對深圳這座年輕而富含朝氣的新興大都市的認同感。
2011年,麗江金茂君悅(CCDI+Denniston聯合設計)項目看似普通的聚落式度假酒店,實則在設計上有微妙的變化【圖14-16】:酒店入口與公共區域采用坐南朝北的中式傳統布局,酒店客房卻被規劃設置于地塊遠端,通過一條極長的連廊與核心區聯系,看似無謂增加了流線,帶來種種不便,而且客房的朝向也沒有一座是正南,在日照條件上不是最理想。但從空間體驗的角度分析,設計實際上是要解決這樣的問題:酒店地塊不大,缺乏寬裕的舒展余地,而且只有一處東北向能夠看到雪山,于是,在“長度跋涉(背景是雪山)→進入酒店(看不到)→進入客房(打開窗正對著雪山)”的體驗中,這組先抑后揚的設置,降低了外部條件的不利因素,放大了有利因素,增添了人們對酒店的空間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