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以松江萬達廣場的設計實踐為基礎,從產品定位及設計組織、復合功能的空間組織、交通與流線組織、形象訴求(外立面、景觀、內裝、夜景)、消防設計策略、節能措施等六個方面對城市核心區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建筑展開研究,探討城市商業綜合體項目的控制要點,以期成功解決各種矛盾并爭取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1 項目概況
上海松江萬達廣場位于松江新城商務區9號地塊,松江大學城附近。本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約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達30余萬平方米。是在松江新城規劃建造的上海市“新心臟”,也是萬達集團在上海的第五個城市綜合體項目。預計2014年年初開業。主要業態包括百貨樓、娛樂樓、酒樓和室內步行街、室外步行街及酒店、辦公樓等組成。如何合理地安排各功能空間,組織好各部分的車流、人流和貨流是本次設計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2 第三代城市綜合體-松江萬達廣場統籌設計要點
2.1 產品定位及設計組織
松江項目是少有的、上董事長審圖會一次即獲得簽批的項目,在單體方案規劃設計時注重點位、線位、區位三要素的有機整合,較好地解決了各功能業態之間的關系。
針對城市綜合體高密度、復合性、立體交通、高效能及地標性等特征,單體設計之初我們就與商管公司對整個項目進行策劃對接,為項目招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松江萬達廣場中商業面積占到項目總面積的60%,說明本項目是以商業為核心的商業綜合體。
高品質產品需要高水平的設計,松江萬達廣場集多家知名設計機構的智慧于一身,共同打造上海松江生態商務區的門戶形象。交通影響評估-同濟大學;外立面-上海漢米敦;景觀-北京中建建筑設計院上海分公司;內裝-北京城建長城裝飾;施工圖-上海中建院。商業規劃研究院定期召開設計例會,在不同階段組織不同的專項設計機構參與,協調專項設計進度,充分利用審圖老專家資源,審核專項設計成果,從而保證設計質量。
2.2 復合功能的空間組織
基地四周道路環繞,交通便捷。本工程采用人車分流,車行出入口均由城市道路直接進入地下。
本項目公交站的位置對交通組織和項目功能布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前期的交通影響評估,經過多方案分析,將公交站設置在用地南側,靠近商業中心;車庫主要出入口設置在東西兩側,舒緩對城市交通流量的壓力,減少對綜合體的干擾,同時還能形成人流積聚地,匯聚商業人氣,方便與地鐵松江大學城站的換乘;南側主干道的車庫只做出口。商務酒店面積約0.8hm2,可提供近300間客房,它為綜合體提供流動的“居住”人口,并提供娛樂設施(KTV、電玩與影城)服務。寫字樓位于項目的北部,北臨景觀河流,地上19層。矩形塔樓南北布置,以利于節能和獲得良好的景觀。
本項目整個商業以U字型為主動線,總面積約19萬m2,柱網主要采用8.4mX8.4m,以適應各類業態的要求,同時兼顧地下停車位的經濟性。業態分布上,百貨設在帶狀中庭的南側,總面積約占1/3。餐飲分布在三層,影院設在四層,中庭兩側為零售商業店鋪,可靈活分隔,便于招商。通過這種業態的合理配置有效拉動人流,增加人氣,使綜合體內各鋪位人流盡量均衡。
2.3 交通與流線組織
本項目用地內充分考慮了地鐵出入口及公交站點等公共交通節點,合理地利用這些交通優勢帶動項目的人氣。一般來說,城市綜合體有三個層面的交通組織問題。
2.3.1項目與城市之間的交通組織,即城市的人、車、貨等各種因素如何快速便捷地到達城市綜合體。
基地車行出入口位置及行車組織:
本項目南面為城市主通道有利于整個綜合體形象的展示,根據功能落位,有效地組織各部分交通,避免交叉和相互影響。地下車庫出入口設置根據《交評》的要求,共設置三個雙車道地下車庫出入口。位于東側的茸梅環路上的是小型車入口,西側的光星路上的是中型貨車和小型車出入口,在南側的廣富林路上的是中型貨車和小型車出口。消防通道由場地周圍的市政道路可進入室外步行街。
城市車輛交通組織
在基地南側和西側分別設置了公交車停靠港灣,可避免城市交通與基地內部交通的交叉、干擾。并在合適位置設置兩個出租車揚招點。
人行出入口及行人組織
商業人流組織:基地東南、西南角設置大型人流集散廣場,作為基地的主要出入口;基地內部有一條室外步行街的人行系統。辦公人流組織:可由北側的中黃路,沿室外商業步行街進入內庭院,在內院中設置出入口。使得辦公人流與商業人流完全分開,互不干擾。
非機動車停放在地下車庫的夾層內。
2.3.2綜合體內部的交通組織
以貫穿基地的室外步行街為主線,組織各功能空間。此步行街呈折線形,向南北側各延伸出一條商業步行街,使得商業街在個方向上均可與城市干道連通,同時在起始、中部和終點,形成人流停留活動的空間節點, 豐富了室外空間的形態和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