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各種商業形式: 超級市場、購物中心、平價超市、品牌直銷大賣場以及主題節慶中心等, 開始逐漸流入中國。美國被認為是當今世界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20 世紀50 年代以來, 購物中心一直是美國經濟生活的主角。本文主要研究美國購物中心更新和演化的歷史, 并對幾種購物中心類型作簡單闡述, 希望通過這個研究能對國內購物中心的建設提供參考。
雖然購物中心的原型產生于20世紀初,但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二次大戰以后才真正登上歷史舞臺的。
1. 形成背景
二戰以后, 美國汽車廣泛使用, 汽車交通發達, 大城市人口不斷向郊區轉移, 郊區的購買力逐漸提高, 郊區對于商業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同時, 中心商業區地價上漲、交通擁擠、競爭激烈、停車場地不足。所以, 各類購物中心開始在郊區建設起來, 并且, 擁有相當規模停車場的購物中心得到大大的開發,成為郊區景觀的一部分。
2. 郊區購物中心
20 世紀50~60 年代, 郊區化的延續、新市場的開發, 逐漸刺激了郊區購物中心的建設。同時由于興建大型購物中心, 帶動了郊區經濟的全面發展, 促進了城市郊區化的完成。而在這20年間,購物中心的規劃與運作原則得到成功實踐與更新。封閉的、帶有空調的購物廣場的開發大大增加。這種不受氣候影響的、封閉形式的購物中心成為郊區購物中心的主流形式,同時購物中心的運行模式也開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圖一 Great Mall of The Bay Area 大型室外停車場
詹姆斯.B. 道格拉斯(James.B.Douglas) 在西雅圖開辟的第一家郊區購物中心—— Northgate, 擁有一家全能性的百貨公司作為“ 核心商鋪” 。這種形式為日后購物中心的發展奠定了主基調。
60 年代購物中心的規模日漸增大, 通過增加2~4 個全能性百貨公司, 郊區購物中心的商品以及零售類型變得更為廣泛,從而增加了吸引顧客的能力。
郊區購物中心到20世紀70年代已經發展成一個基本模式。
2.1 交通
因以汽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 所以郊區購物中心的位置大多靠近城市主要干道, 這樣可以減少旅行時間。交通便捷與可達性是郊區購物中心可發展的重要因素。
2.2 停車
購物中心的首要目標是提供有吸引力和方便的市場空間。場地內是否有充足的停車位來滿足購物帶來的停車需求, 決定了是促進還是妨礙購物中心的發展。雖然停車場本身不是一種商業用途, 但它對購物中心的商業用途很重要。購物中心依賴于充足的停車位。停車場, 不管是露天的還是室內的, 都必須經過精心規劃, 以達到現有土地的最有效利用:充分利用而不浪費。
2.3 核心租戶
早先,城市商業中心區擁有全部的商業設施,它們提供齊全的商品。郊區購物中心通常是想重新安放這些商業設施,以齊全的商品來吸引顧客,包括衣鞋帽、飾品、電器以及食物等。百貨公司作為購物中心的核心,通常也是主要吸引物。一般而言,郊區購物中心的服務半徑達20~30分鐘車程。
以波士頓近郊的North Shore Shopping Mall為例子,從平面圖上可以看出,核心租戶有四到五個,通過一條步行街把它們聯系起來,在步行街的兩側是緊緊相連的小商鋪,百貨店和小商鋪穿插出現。
圖二 Southdale Shopping Center 內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