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購物中心O2O的做法、阿里入股華聯股份的意義,一些有助于理解的資料分享一下:
總結過往購物中心O2O的模式,大概有這四種:模式蘇寧模式、銀泰模式、萬達模式和王府井模式。
幾種模式各有優勢,但目前看并未拿出很好的成績。如何找到最佳模式,我認為核心要做到四點:供需精準化、體驗趣味化、解決痛點、建O2O大平臺。
第一,供需精準化
一個餐廳每天最佳接待顧客500人,如果某天顧客只有200人,那么部分食材被擱置造成浪費或者不夠新鮮,固定成本也會不夠分攤。如果某天顧客有800人,那么必然造成顧客排隊,食材不夠,餐廳人力工作強度過大,顧客體驗降低等問題。
O2O第一個價值在于均衡供給和需求,購物中心根據顧客人流數量和歷史數據告知各商家下個時段預計顧客數,如果某些商家的顧客數量不足則生成優惠卷,顧客APP接收精準推薦的優惠卷,引導顧客流量,均衡需求與供給。
如果某商家顧客過多,則APP(或移動端)顯示某商家正在排隊的顧客數量,預計接待時間,如此讓顧客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消費計劃。避免供需失衡。
供需匹配還包括興趣度的匹配,大型購物中心中有超市、百貨、餐飲、服飾、兒童樂園、書店、電影院、運動館、專業店等數百個商家,每個顧客需求不同,興趣不同。如果能實現精準個性化推薦,那么不僅能提升顧客體驗,還能為商家帶來更多客流。
精準個性推薦的基礎是用戶標簽,歷史數據,邏輯算法。比如可根據用戶年齡分為男女、青年、中年、老年、孕婦、新父母。根據收入和消費觀分為實惠型、享樂型、品質型、潛力顧客。
根據性格分為口碑宣傳員、挑剔型、參與型、安靜型顧客。根據生命周期分為新顧客、忠實顧客、潛力顧客、流失顧客。根據顧客標簽和消費歷史數據多維分析喜好偏向,如此推薦的項目和專享特權,才能讓顧客驚嘆,這正是我需要的。
購物中心不僅僅是購物,其實叫生活體驗中心更加合適,為了聚集客流,購物中心經常會搞藝術展覽、動漫演藝、兒童親子、比賽競技、才藝聯誼等短期活動,每種活動都只有某類人才感興趣
如果只依靠自然客流,很多顧客必然會錯過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但是有了APP(O2O)后,購物中心就可以根據顧客興趣偏向,推薦給對應顧客群體,提升客流。
購物中心要做好個性推薦,顧客標簽管理,不僅要管理商家,最好能深入部分商品管理,進行深度聯營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