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 :在您的規劃中,您是如何削弱國家館的統治作用?
H :根據古羅馬的正交網格規劃體系,我們提出了一個基本、通用且強有力的模式,擁有兩條主要軸線。由此建立起一個網格并將其分割為十分瘦長的區域,每個國家擁有一處尺寸相同的地塊。我們提議所有的參與方將他們的展廳布置為農場的形式,僅用十分簡單的棚屋構成展區。所有區域則由組織方建造的一個覆蓋整個場地的帳幕結構所覆蓋。所有參與方同處于一個輕型屋頂結構下且展位面積相同,并不存在大的單體展館。

U :這確實已經把我們正常認知的世博會變了個天翻地覆。您真的認為可以通過這些激進的想法實現(您的理想)嗎?
H :從一開始我們的意圖就是是明確的,而且主辦方理解和支持我們。然而,他們還沒有不強大或勇敢到足以說服他們自己的組織和相關政治家來支持自己。
結果就是,他們不情愿向參展國家傳達規劃理念的基本信息,使他們放棄自己的個性化設計,并打破他們跟隨了這么久的世博會的傳統。很顯然,很多人認為本屆世博會的主題理應有所改變,但他們并沒有準備好跟隨我們的指引。

U 那您的規劃方案(最后變得如何呢)?
H :它成為了米蘭世博會的官方準則,然而僅是作為一個規劃與形式的規定,并不關注由此概念所產生的設計智慧。我們提出的帳幕屋頂的概念現在僅覆蓋于國家館前的主干道上,與最初的想法相悖。正如我所說的,在世博會的實現過程中,我們與其不再相干。而根據我所了解的建成展館和其設計概念,這屆世博會將會跟之前的世博會一樣,成為一個名利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