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物流物園區形成和發展的因素分析
影響城市物流園區與配送中心規劃布局的基本因素主要有市場因素、政府的政策因素、地理因素等。
市場因素。從區域來看,具體包括物流供給市場、物流需求市場、物流服務市場。物流需求市場指區域接受物流服務的對象特征,具體包括都有誰需要接受物流服務?接受物流服務會得到那些好處?在什么情況下會接受物流服務?都誰來用物流園區?等等。這些都是直接決定是否規劃建設物流園區,以及物流園區建設規模的關鍵。物流供給市場主要指在物流市場上,都有誰提供物流服務,具體包括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數量、類型、服務范圍、質量保證等基本情況,以及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對物流園區和配送節點的需求情況。物流服務市場指為物流過程中的各類企業提供服務的企業情況,他們也是物流園區需求主體的一部分。
政府政策因素。物流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物流業是高度綜合的產業。政府的發展政策、合理規劃、組織建設、有效管理是物流園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離開政府的組織建設過程,很難形成區域物流中心。發達國家中的日本、荷蘭等國家,物流園區的建設也是在政府的有效組織下完成和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政府對于物流中心建設的組織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地理因素。交通因素,具體包括交通場站、線路、運具等;倉儲因素;用地可擴展性與地價因素;周邊工商企業的分布情況;現有物流綜合基礎條件等。地理因素是決定區域物流園區微觀選址的決定因素。
3物流園區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3.1物流園區規劃的指導思想
貨物的快速流動是現代物流所要實現的基本目標之一,園區的建設就是更好的銜接貨物的供給者與需求方,整合現有各種快速流通貨物的方式,如多式聯運、集裝箱運輸等”J。物流園區的規劃應明確這一基本的規劃思想。明確物流園區規劃的目的——物流的組織作用。目前物流園區的規劃有以下兩個傾向,一是“實體說”,一是“虛擬說”。
“實體說”主張在規劃中,規劃和建設大規模、有形的物流園區,把現有的倉儲、運輸、管理的實體集中到園區內部,使物流園區實體化、可視化。“虛擬說”以實現功能為原則,主張園區功能的規劃和實施,尤其是組織職能,組織好物流資源,有效的實施物流過程,但其實體不一定實現,以實現功能即可。
哪種觀點正確,我們認為要看具體情況。一般地,為實現物流園區的基本功能,規劃必要的“硬件”設施是需要的,如必要的園區管理組織機構辦公室;必要的流通檢驗機構;必要的配送車輛停放;必要的現代化倉庫;必要的信息平臺以及滿足多家供應商所需要的商品展示平臺等,需要有形的物流基礎設施。但是實際上與物流相關的運輸、倉儲、信息等支撐資源處于相對過剩狀態,新建資源勢必造成浪費。由此可見,有形的園區設施規劃必須保證實現下列目標:
①整合物流“相對過剩(結構型過剩)的倉儲資源;②整合相對過剩的交通運輸資源,如車輛、
場站的過剩;③整合混亂的“運輸中介資源”,例如空車配貨、貨理、貨代等;④整合分散的“信息資源”,如很多隸屬不同企業、行業的信息,難以形成支撐的綜合信息資源。
3.2物流園區規劃的原則
結合大連市的實際規劃工作,我們認為城市物流園區及配送節點的規劃應當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則。
(1)從全局出發,立足比較優勢進行統一規劃的原則。從大連市整體出發,綜合研究大連市內部物流業的發展現狀、趨勢,優勢、限制因素,以及大連市內部各行政單元之間、大連市與外部腹地之間的聯系。從大連發展現代物流的比較優勢出發。明確大連的地區分工,突出發展大連特色物流,培育大連發展現代物流的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對大型的物流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統一規劃。
(2)集約整合資源,規模效益原則。物流需要規模化經營,規模化才能創造出規模效益,才能取得信譽。規模化的物流實施需要信息、交通、倉儲、場站等基本物流資源的綜合化,實現有效的資源集成。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各種資源,強化各種有效資源的優化重組,建立起統一協調的物流體系,堅決避免物流資源浪費。
(3)滿足物流市場需求原則。物流園區與節點規劃目的是為了滿足“腹地”范圍內全社會對于物流服務的需求。所以規劃時要注意到物流需求量、需求地點、需求結構、需求時間等具體問題”“。
(4)各規劃節點之間有機銜接、合理分工原則。不同層次的物流節點承擔不同功能的物流任
務,但是最終的目標是依據各級各類節點高效地完成腹地的物流需求。怎樣通過節點的有機銜接、合理分工的綜合優勢,減少物流成本,增加物流速度”“,是規劃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
(5)適度超前性原則。適應物流腹地經濟進一步發展,物流園區的空間規劃應充分滿足物流的潛在需求,服務于城市和腹地的發展需要,促進其社會經濟的發展。作為腹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環境因素”,適度超前性是必要的。
(6)與城市的總體結構和功能相協調原則。大連市作為重要的港El、貿易、金融、旅游、信息中心城市,對于中,tk,區各種產業及其用地結構進行不斷調整。各類物流節點的規劃應當適應這種調整,以保證城市的整體功能實現。此外,物流業產生的噪聲、交通擁擠,各種貨物的堆場、倉庫,尤其是危險品的存放有一定的隱患,應當考慮城市環境的承載力,物流節點布局應當接近近郊區,并且做好與交通運輸網絡的協調規劃。
(7)與國際慣例接軌原則。大連要面向全國和世界放開物流市場,大連要為世界和全國,重點是東北經濟區提供物流服務,在共同開發統一的物流市場中更好地發揮大連的作用。物流的規劃、建設、管理及企業運營都要符合WTO的基本規范,實現與國外物流企業共同發展。
4大連市物流園區及配送中心規劃的實證研究
4.1從廣域空間上研究確定大連市現代物流業發展的優勢與地位
從全球來看,大連屬于大中國物流中心的組成部分,與北美、歐洲、西非、南美、西亞、共同組成世界大物流圈。在東北亞范圍內,日本、韓國、俄羅斯包括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物流發展,地處環渤海經濟區的大連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大連是中國北方重要的沿海物流中心,也是東北區唯一的沿海國際物流中心”“。對大連現代物流發展的準確定位是大連市物流發展的前提,立足優勢與現實,規劉大連為:(1)東北的國際物流中心——規劃建設國際物流園區。(2)輻射東北重要的區域物流中心——規劃建設區域物流園區。
4.2在市域內部研究碗定物流園區及配送中心的選址與對應功能
大連市物流園區規劃布局的基本模式采用:
“綜合物流園區——專業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結點”三層節點模式。
大連市的城市形態特征,海陸空交通運輸樞紐的空間格局,以及對應的貨物種類特點,決定大連市的物流園區建設必須采取“多點制”。在物流腹地內部,不同的貨物類別、不同的流向、不同運輸方式的物流,其完成所需要的物流環節、物流資源、物流時限不同。
不同層次的物流節點對應的物流服務功能不同,高層節點對于低層節點的服務范圍和內容有“包含”或者“次序”關系,因此綜合物流園區一專業物流中心~物流配送結點之間的關系應當有機銜接、合理分工。三級節點模式如圖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