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向接收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實際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實施有機結合01。它是依靠高度信息化條件支撐的高效的空間貨物移動過程,合理的物流節點既是物流實現的基本保證,也是物流規劃需要解決的最關鍵的問題。物流節點規劃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各級物流節點的規模職能體系模式、結點之間分工與空間關聯等基本問題。在當前國內許多地區把物流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進行規劃之時,如何從空間上認識研究各類物流節點的作用,分析影響物流節點空間布局因素,正確確定物流節點規劃的原則,采用有效的規劃方法進行物流節點的有效規劃,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本文以大連市物流節點規劃為例,進行一些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探討。
1物流園區的概念及其功能
1.1物流園區的概念
在探討物流理論和進行各種物流規劃和運作的時候,“物流園區”一詞使用的十分頻繁。不同部門、行業對“物流園區”的理解也不盡一致。尤其是對于與其相同或者相近的概念,諸如物流中心、物流樞紐、物流節點、物流基地….,也缺乏詳盡理論區別““·。
什么是物流園區?物流園區(Distributionpark)是一定區域內從事物流活動的空間和組織。它早出現在日本東京,又稱物流團地。隨著運營貨量的增多,日本政府為了緩解其帶來的交通擁擠問題,減輕環境壓力,在大城市的郊區或城鄉結合部主要交通干道附近專辟用地,通過逐步配套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服務設施,提供各種優惠政策,吸引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聚集,形成園區。
物流園區是一個空間概念,作為物流空間節點體系的基本單位,是物流空間等級節點體系的核心環節,是一家或多家物流(配送)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是具有一定規模和綜合服務功能的物流集結點。其主要特征表現為:①具有多種物流服務和物流組織功能和對應的物流支撐資源;②具有一定物流企業集聚規模、占地面積、物流量等;③重要的多種交通方式匯集、轉換的場所。
而物流基地應該是多個物流園區的集合,它可能是一個城市,也可能是一個特定的區域,它是在空間距離不遠的多個物流園區發展基礎上,形成的具有輻射更大范圍,為更大范圍提供多種專項物流服務的區域。其關系如圖l所示:專業物流中心是專業性的物流園區,是為某一特定產品或行業服務,如水產品物流中心,機電產品物流中心等。物流中心與園區的關系是相對獨立的關系,兩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物流園區是物流中心的空間載體,
某些專業化商品物流在規劃的物流園區內部完成,是物流園區內容的組成部分,需要的物流資源與園區密切相關。但是專業化商品的物流過程又是獨立的,一方面表現為獨特的物流資源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中心的區位不一定在物流圓區的內部,對應于專業化商品的物流中心業務區也可能是相對獨立的。但是無論怎樣,對應于專業化物流商品的生產、儲運、交易等必要環節一定是密切聯系的。
配送節點是更接近消費群體或消費者的遍布城市的物流末端點,從物流流程的依存關系上看,它可以直接隸屬于某個物流園區,也可以隸屬于某個專業物流中心。這與日本的配送中心相似。日本的《市場用語詞典》對其配送中心的解釋是:“是一種物流節點,它不以貯藏倉庫這種單一的形式出現,而是發揮配送職能的流通倉庫,也可以稱作據點或流通中心。配送的目的是降低運輸成本,減少銷售機會的損失,為此設立設施,設備并開展經營、管理工作‘“。”
1.2物流園區的功能
物流園區在整個物流鏈條中占有核心地位,其功能的正常發揮有利于“貨暢其流”,從而使物流產業的潛在價值得以實現。其功能如圖2所示:
1.3合理規劃建設物流因區的意義
現代物流產業實際上是城市投資環境的組成部分。過去的投資環境我們經常研究硬環境、軟環境。其中硬環境主要包括交通、基礎設施等“有形”內容,軟環境包括城市投資政策、科技水平、人才等基本內容。但是在現代的網絡信息化條件下,物流業逐漸成為影響城市發展的基本因素”。
從現代城市發展看,建立功能明確的物流節點體系,合理規劃城市物流園區,一方面可以憑借暢通的物流體系,實現城市內部區域的規模經濟、集群經濟;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減輕物流產業給城市的負面影響,緩解交通壓力。從城市物流體系內部看,物流園區的規劃設計和實施,是合理組織城市內部物流、城市一區域物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