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紙教堂”——鷹取天主教堂內部
在日本做建筑師很幸運
為世人奉獻了紙教堂的坂茂,1956年生于東京,早期曾對橄欖球頗為著迷,但是,高中二年級時校隊參加日本全國錦標賽慘敗,令他意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的天賦有限,于是放棄了這個夢想。與此同時,他對繪畫產生了濃厚興趣,于是前往東京藝術大學建筑學院就讀。在那里,坂茂知道了約翰·海杜克(1929~2000,美國建筑師、藝術家和教育家)的大名,于是前往海杜克任教的紐約庫珀聯盟學校求學。他逐漸發現了自己遠優于其他學生的天賦,這也讓他與學校老師產生了很多爭執,并選擇不再繼續研究生學業。
至今,他仍對自己選擇留在日本感到慶幸。他說:“日本建筑師在國際上是相當成功的。一方面,日本大量的年輕建筑師都有機會提高他們的技能。通常在別的國家,聘請建筑師是權貴階層的做法,而在日本,就連中產階級都愿聘請建筑師,所以年輕人有很多機會鍛煉提高。另一方面,與很多西方國家相比,日本個人隱私的概念是相當寬松的,如果你去一間日本傳統旅館,推拉門后很有可能就是另外一戶人家了,這給了建筑師很大的自由空間,使他們在這里更容易產生新穎的構思。”

從日本拆卸后運到臺灣埔里的紙教堂
用紙代替鋼筋水泥
汲取了東西方文明和智慧的他,研究過很多建筑師的作品,他意識到,許多偉大的建筑師在材料選擇或結構設計上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經過長時間思考,他開始大膽嘗試用紙做建筑材料。“我第一次使用紙張是用于室內裝飾,但我慢慢意識到,紙其實是強大到足以被用作支撐結構的材料。”于是從1989年開始,他嘗試用紙代替鋼筋水泥,紙也是坂茂采用最多、運用最好的材料。
坂茂所采用的紙是具有環保功能的傳真紙芯,這種紙芯經過防水、防火及覆膜處理,并進行了嚴格的強度測試,非常適合建造小體量臨時建筑。1989年,坂茂在名古屋的設計博覽會上實現了他的第一個紙建筑——紙涼亭,此后,他還設計了紙集裝箱美術館、紙住宅(東京三宅一生)、紙教堂、紙橋(位于法國加爾河)等一系列作品,其中“超級紙屋”(日本館)在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上獲獎。
盡管紙建筑讓他蜚聲國際,但他從不將自己局限于“紙建筑”的范疇,根據建筑的功用選取自然材料,是他廣為人知的特色。于是,有了瑞士蘇黎士Tamedia純木結構的5層辦公大樓,Swatch集團的新總部大樓、引入中國元素“竹帽子”屋頂的法國蓬皮杜中心新館等……
坂茂被譽為“材料大王”、綠色建筑師。對坂茂來說,社會責任感意味著使用一些容易得到、廉價且可循環使用的材料,如硬紙管、竹子、泥磚和橡膠樹。

法國蓬皮杜中心新館用紙膜覆蓋的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