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自身特點
中國古典園林講求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造園理念,擅長“小中見大”的造園手法,追求詩情畫意相熔鑄的情境韻味,因而顯示出含蓄、凝練、雋永,猶如詩歌的情調與韻律以及繪畫般的構圖形式和筆墨意趣。可以說,這正是中國古典園林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主要標志。
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風景式園林的構景要素。但中國古典園林絕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簡單地摹仿這些要素的原始狀態,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剪裁從而表現一個精煉概況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中國古典園林強調“雖由人做,宛自天開”,強調“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強調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感受。唯其如此,頤和園才把具有典型性格的江南湖山景觀在北方的大地上復現出來。
2. 建筑美與自然美的融糅
中國古典園林中,有堂、廊、亭、榭、樓、臺、閣、館、齋、舫、墻等建筑。無論其多寡,也無論其性質、功能如何,都能夠與山水花木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中。突出彼此諧調、互相補充的積極一面,限制彼此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一面。并且把后者轉化為前者從而在園林總體上達到一種人工與自然高度和諧,這種和諧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人“天人合一”的哲理境界,體現了道家對待大自然的“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態度。
3. 追求曲折多變
中國 園林師法自然,多變的自由式構圖手法和園中園式的空間布局原則常常將園林整體分隔成許多不同形狀、不同尺度和不同個性的空間,并將形成空間的諸要素糅合在一起,參差交錯、互相掩映、分別表現,使人看到空間局部交錯,以形成豐富得似乎沒有盡頭的景觀。正如錢詠所說:“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最忌堆砌,方稱佳構”。中國古典園林運用各種構景要素于迂迥曲折中形成漸進的空間序列,這個序列的安排一般必有前奏、起始、主題、高潮、轉折、結尾、形成內容豐富多彩、整體和諧統一而連續的流動空間。
4. 詩畫情趣、蘊含意境
中國古典園林創造,融鑄詩畫藝術于園林藝術,使得園林從總體到局部都包含著濃郁的“詩情畫意”。而中國的詩畫藝術又十分強調意境,講究抒情表意。園林藝術由于其與詩畫的綜合性、三維空間的形象性,它的意境內涵的顯現,比之其他藝術門類更為明晰,也更易把捉。不僅藉助具體的景觀——山水花木建筑所構成的各種風景畫面間接傳達意境的信息,而且還運用園名、景題、刻石、匾額、對聯等文字方式直接通過文學藝術來表達、深化意境內涵和景觀厚度。
三、 發展流派
中式園林在三千余年的歷史進程中,興衰演變,在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中,一脈相承,自我完善,地域與
人文環境的差異,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又促進體系內部演變分化,最終形成多姿多彩的體系類型。
按照園林基址的選擇和開發的不同方式,中國古典園林可以分為人工山水園和天然山水園兩大類型。
按照園林基址的選擇和開發的不同方式 | |
人工山水園 | 天然山水園 |
即在平地上開鑿水體、堆筑假山,人為地創設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營造,把天然山水風景縮移摹擬在一個小范圍之內。 | 一般建在城鎮近郊或遠郊的山野風景地帶,包括山水園、山地園和水景園等,對于基址的原始地貌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則做適當的調整、改造、加工,再配以花木和建筑。 |
這類園林多出現于城鎮內的平坦地段上,故也稱之為“城市山林”。人工山水園因造園所受的客觀制約條件很少,人的創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藝術創造游刃有余,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造園手法和園林內涵。所以說,人工山水園是最能代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成就的一個類型。 | 興造天然山水園的關鍵在基址的選擇,就是“相地合宜,構園得體”,若選址恰當則能以少量的花費而獲得遠勝于人工山水園的天然風景之真趣。有的大型的天然山水園,其總體形象無異于名勝區,所不同的是后者經長時期的自發形成,而前者則在短時期內得之于自覺的經營規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