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中心模式在長征醫院設計方案中運用
長征醫院浦東新院項目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規劃占地300畝,總建筑面積361,000m2,設置住院病床2000張(含300張VIP病房),整個工程按照整體整體規劃設計,全面建設完成。
作為2000床的新院,該項目具有前章節所述的超大型醫院的特點即----病種被細化,規模超大使得就診流線變,人流和功能復雜程度難以估計等問題,由于大醫院顯現出新的特性,我們在設計之初需要尋找更好的醫院內部結構。首先,在長征醫院的設計中,我們運用了 “醫療中心”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內科、外科、婦兒五官科的分科方式,如將大內科按病種細分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血液內科,神經內科,腎內科,風濕免疫科,代謝內分泌科,腫瘤科,形成心血管疾病中心,消化疾病中心、呼吸疾病中心等,每個中心均包含與之對應的檢驗,心電,B超,窺鏡門診醫技,并設置了集中藥房。病人在各中心內可完成掛號,收費,檢驗,取藥等傳統就醫流程,同時相關聯的病房樓和大型醫技也與之成組布置,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院中院,最大限度的縮短病人的就診流線,適和長征醫院“大綜合,大專科” 重點專科設置多,優勢專科技術優勢明顯的特征。專病模式可以更好的體現長征醫院的特征。
總體布局特點
在確定了以上醫療中心模式的前提下,我們依據項目所特有的地形特征對整個的布局進行了規劃。
整個基地被長濱河一分為二,形成兩個長方形的地塊。南側墓地對基地使用者在視覺和心理感受上會造成較大的干擾。為了避免這些不利因素,院區主入口設置于地塊東側,并在南側地塊密植綠化,規避水平方向的不利視線。
門診醫技樓沿地塊北側設置,以醫療中心與病房樓分組對應。沿地塊南側展開的連續陣列式布局,在綠樹掩映下形成嚴謹大氣的院區形象。
在病房樓的設置上,盡可能的降低層數,并沿規劃河道設置于地塊北側,遠離墓地,加上南側門診醫技樓的遮擋,幾乎可以遮蔽在高處遠眺是的不利視線干擾。加上一二層架空,內院景觀與沿河景觀相互滲透呼應,成為貫穿院區的休閑景觀長軸,營造出優美安靜的住院環境。
門診和病房樓之間由二層的交通平臺和三四層的連廊相互串接,聯系緊密。
急診急救樓設置在地塊的東南角,擁有獨立的入口和交通流線,屋頂設有直升飛機停機坪,緊急情況下可以通過直通屋面的電梯到達一層的搶救室,構成高效的救援系統。
高端病房和科研辦公以一個80m高層加裙房的組合形態,作為門診模塊的延續和收尾設置在南側。他們擁有各自獨立的出入口,且處于不同的方向,不會互相干擾,又保證了從金海路自西向東駛來的車輛,首先可以看到這座標志性的高層建筑。
宿舍教學區位于規劃河道分割出來的北側地塊上,自成一區。避免了與醫療區域的相互干擾。
院區建筑的格局形態均方整有序,體現出內部醫療中心與模塊結合的特點。
綜上,通過兩種體系在兩個超大型醫院設計中的探索,我們不難發現確定體系能更好的梳理醫療建筑的創作思路,在著手設計之初,應對總體結構及功能劃分理性設定,明確醫療體系,使我們在復雜的醫療功能找出一條清晰的主線,從而實現高效完整的設計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