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觀環境來說,民眾旅游觀念的轉變也為旅游度假地產行業發展提供了契機。隨著社會的進步,民眾的旅游觀念從滿足觀光需要到有較高的“個性化、多功能旅游”需求。消費觀念的轉變直接導致了旅游地產從最傳統的景觀開發提升為新型的旅游度假綜合開發,促進了旅游業和地產業的整合,并拓寬了整個行業的發展空間。
2、旅游度假地產有異于普通地產的個性特征
(1)區域選擇不同
旅游度假地產選址在三四線城市或欠發達地區逐漸成為趨勢,首先這些地方不受房地產“限價令”等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且多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面臨的政策風險較小。其次,旅游度假地產開發的重點是將旅游度假與地產相結合,強調的是度假資源的獨特性,這些地區在氣候、自然資源和生態條件方面有較大優勢。
(2)客戶群不同
旅游度假地產的主流客群為有固定度假需求的中高端投資類客戶,所以地產項目需要滿足投資客戶的復合性需求,有齊全的配套設施。同時,由于客戶群體的分布較為分散,項目宣傳推廣的難度和成本較高,很多度假配套設施的經營期會因為客流具有季節性特點而出現大虧損,后期經營壓力大。
(3)資金回籠和盈利方式不同
旅游度假地產的開發前期占用資金量大,市場也需要較長時間培育,從而使得旅游度假地產的現金流回正時間大大增加,經營周期相對較長。而旅游度假地產的盈利點主要在于提高旅游度假區的土地價值來獲得土地的增值收益,投資回報也較為持久,可持續強,價值高。
3、旅游度假地產的運營開發模式
(1)以文化導向型為主題的開發模式
該模式主要依托區域文脈資源,注重對特定歷史和文化場景的營造,通過引入旅游地產開發商對當地古民居街區進行改造、建設與運營,使得地方風貌提升,充實休閑和購物功能,形成地方民俗特色休閑街區,進一步的發展形成了以仿古建筑和民俗特色建筑為主的新建設的度假市場,可提供文化度假、民俗生活體驗、主題游樂等產品,構建集文化、生態和休閑游樂為一體的創意新城。如西安大唐芙蓉園,建于原唐代芙蓉園遺址所在地,全方位展示了盛唐風貌及皇家園林文化,將觀眾帶進神圣恢宏的盛唐文化之旅。
(2)以生態導向型為主題的開發模式
優美的自然風景、優良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區位條件是這類開發模式的資源依托。由于這種居住形式占據了良好的景觀空間,通常與市區隔離開,非常適合度假或作為第二居所,因此成為開發商的心儀之地。旅游度假地產的開發需服從生態和文化資源保護,形成環境友好型低密度開發模式,旅游度假為恢復生態和改善居民生活提供支持。產品主要提供生態觀光、戶外運動和生態度假等功能。這一模式的旅游度假區非常多,如三亞度假區項目群、海南陵水的清水灣,利用絕對稀缺的優勢資源,構成清晰的絕版風景,為客戶提供休閑度假的自然天堂。
(3)以綜合型旅游為主題的開發模式
綜合型旅游開發主要依托旅游區域內的旅游資源優勢,在旅游區周邊建造集休閑度假、會展、教育、娛樂、運動于一體的綜合型旅游度假地產。該模式下的旅游地產項目定位需要突出文化內涵的地位,一般以某一主題形式為載體,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創造出一個具有娛樂消費功能的休閑度假空間。如海南博鰲灣、北京九華山莊,皆采用此開發模式,突破傳統對于景區概念的構想,把景區的休閑娛樂分散到各個角落,配套設施完善,風格鮮明,也作為跨區域重要事務對話的高層次平臺使用,贏得全世界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