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功能創新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實用功能創新和精神功能創新。建筑設計中功能形態應該與人文生態統一,建筑不應該是單獨存在的,必須與規劃、景觀緊密結合。一座新的建筑物的建成不僅有其自身的建筑形態,更是直接影響著周圍的環境。以青島李滄萬達廣場為例(圖6、圖7),入口空間結合場地豎向形成出挑中庭,金街入口也結合場地做了有趣味的入口,與周邊的環境相得益彰。正在建設的南寧青秀萬達廣場、安陽萬達廣場、嘉興萬達廣場等項目也在功能創新方面做出了各自的嘗試。
圖6 青島李滄萬達廣場入口挑空 圖7 青島李滄萬達廣場金街2#入口
關于技術創新,科技節能技術的應用是萬達一貫堅持的。一是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空調房間的凈高宜降低;二是空調建筑的外表面積宜減小,外表面宜采用淺色飾面;三是外窗面積應盡量減小,特別是東、西向的窗墻比更要嚴格控制,窗戶采光宜開設在北向;四是向陽面,特別是東、西向的窗戶,應采取反射玻璃、反射鍍膜以及各種固定或活動式遮陽等有效的遮陽措施(圖8);五是控制外窗、外門的氣密性,減少空氣滲透造成的空調能耗。其中空調節能很關鍵,目前萬達在這方面主要通過空氣熱回收設備(圖9)、變風量空調、低溫送風、空調蓄冷系統來實現高效節能。
圖8 步行街自然通風
關于建筑與環境的融合共生,柏拉圖說:最偉大的藝術即自然的效果。國內著名建筑師布正偉也說到,沒有至高無上的風格,也沒有萬般靈驗的流派,一切都歸附于現實環境整體美的動人創造。[1]如賴特的有機建筑論,建筑就是應當模仿自然界有機體的形式,從而和自然環境保持和諧一致的關系。建筑與環境的統一不僅體現在建筑物的形體組合和立面處理上,同時還體現在內部空間的組織安排上。以青島李滄項目為例(圖10),商業兩個室內步行街入口廣場高差達到11.6米。西南側室內步行街從地下一層進入,直接到地下超市;西側百貨入口為首層進入;西北側室內步行街入口從二層進入。
圖10 青島李滄萬達廣場結合豎向合理組織景觀設計
關于廣義建筑師與一體化設計思路,在上述理論與技術之外,便是商業地產建筑師本身的素養與責任意識了。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他不愿意只是有一個塞滿東西的頭腦,而希望有一個能想通問題的頭腦。筆者提出廣義建筑師,就是在商業綜合體規劃設計中,建筑師要有系統的思考方法,要有宏觀意識、熟悉招商等環節、統籌各專業,獨立思考,敢于創見。并以建筑專業牽頭、整合、督促、指導、修改,從規劃設計、建筑單體設計、景觀設計到室內設計均能將設計主題、脈絡、設計手段、設計語匯等貫穿于建筑各專業和階段。同時對相關結構、機電等配合專業進行指導和整合,來滿足建筑設計對功能、動線、外觀等的種種要求,更大限度地達成項目的預期效果。從項目管控實踐來看,好的建筑師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主導作用,并將一體化設計思路貫穿項目始終。一體化設計的思路:從拿地前→方案→初設→施工圖→開業,在項目各個階段的管控節點,合理優化組織會議,讓立面、夜景、景觀、土建設計等單位幾家或全體參與各專項中期指導與協調會,實現專業之間無縫對接,更加高效管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