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綠三星”指標體系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 50378-2006)用于評價住宅建筑和辦公建筑、商場、賓館等公共建筑。其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標:
1. 節地與室外環境;
2. 節能與能源利用;
3. 節水與水資源利用;
4. 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
5. 室內環境質量;
6. 運營管理(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綜合性能(公共建筑)。
各大指標中的具體指標分為控制項、一般項和優選項三類。其中,控制項為評為綠色建筑的必備條款;優選項主要指實現難度較大、指標要求較高的項目。對同一對象,可根據需要和可能分別提出對應于控制項、一般項和優選項的指標要求。
規劃設計階段
1. 選址的審批文件/環評報告
2. 土地、地下水及水系/電磁污染/生物多樣性/噪聲/文物保護
3. 住區建筑規劃圖電子版
4. 單體建筑設計圖/建筑室外布局
5. 自然采光措施與設施
6. 室外工程設計
7. 交通規劃/綠化規劃
8. 能源規劃
9. 屋面與下墊面材料的種類、面積
10. 單體建筑材料及熱工性能
11.能源系統設計
12. 水環境規劃/暖通空調設計
13. 資源再利用
三、美國LEED和中國綠色建筑認證“綠三星”比較分析
1. 兩種體系的區別
圖6:綠色建筑可減少能源消耗比例
兩國的標準都分了六大類指標,前五類指標內容基本接近,只是第六類不同。LEED為創新與設計,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為運營管理,這也是不同國家經濟發展的差異表現出標準側重的不同。
在節能系統運營管理中,LEED是打分法,而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則側重于項目達到和滿足的數目。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從分項比例和權重不同進行排列:1、節能與能源利用23%;2、節材材料資源利用19%;3、運營管理l6%;4、節水與水資源利用與室內環境質量、節地與室外環境。LEED權重排列為:1、能源與大氣25%;2、室內環境品質22%;3、可持續發展場地選址20%:4、材料與資源l9%;5、水源利用率7%和創新與設計7%。從以上權重排列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與LEED標準的不同之處。顯然在中國技術權威、專家和官員的思維里,節約能源比環保和老百姓健康要更重要一些。
從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申請條件來看,申請評價標識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應當通過工程質量驗收并投入使用1年以上,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無拖欠工資和工程款。符合國家基本建設程序和管理規定,以及相關的技術標準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