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MA的Dubai-Renaissance方案中,200米寬300米高,綜合居住、零售、城市活動、藝術空間功能的建筑以一種難以置信的純釋形式--一個矩形界面出現。在意義泛濫的信息化時代,這種建筑語匯的空白創造了另一種形式的標志性。
1.2.2線狀
水平線條與活動發生的基本場所--平面息息相關,水平方向給人以穩定感。垂直方向是結構支撐建筑的方向,貫通的豎向線條使建筑產生擺脫重力向上延伸的動勢。在一些建筑中,也有強調斜向線條的做法。
UNstudio的荷蘭稅務大樓設計中,根據陽光直射情況和風環境,建筑師在層間設置了連續變化的金屬板。這些不斷變化的元素使得建筑具有很強的運動感,北京銀河soho也采用了類似的手法。
1.2.3網狀
通過不同基本單元的重復組合形成的表皮。矩形網格是建筑表皮的最基本原型,矩陣形式的表皮往往包含可視玻璃和不可視材料兩個部分,矩形網絡暗示了內部房間的分隔。此外還有三角形網絡、菱形網絡、六邊形網絡、圓形網絡等形式。
西格拉姆大廈中,密斯應用鋼和玻璃構件創造了既具整體感、又充滿細節的矩形網絡立面,立面完整統一又充滿秩序感。
1.2.4不規則表皮
在面狀、線狀、網狀的基礎上進行操作,建立復雜表皮系統。有些情況下建筑師通過參數化手段,利用數學公式對圓形進行變形,有的時候建筑師通過大量操作組合,形成新的表皮形式。
努維爾的紐約100大廈采用了非規則化的矩形網絡。使用了 1647種不同尺寸的窗戶面板,每塊玻璃被賦予了獨一無二的透明度以及角度。在變化的日光照射下,建筑從不同時間、不同角度呈現出令人眼花繚亂的光影變化。建筑的整體卻依然顯得很古老,幾乎像一個碼頭邊的舊建筑。在一年的不同季節、一天的不同時刻,建筑都具有不同的視覺感受。
1.3形體設計
形體設計是超高層建筑設計的重點。常見的形體操作有三個步驟:選取基本圖形,放樣,形體操作。無論是多么復雜的建筑造型,總是由一些基本圖形通過一定的放樣方式生成形體,再對形體進行操作得出的。
1.3.1基本平面
基本平面是控制建筑形體的平面。常見的超高層控制平面有矩形、圓形、三角形、多邊形、不規則平面等。不同的平面形式適應于不同的功能,同時會產生不同的透視效果。
簡單的建筑形體往往由同一種圖形放樣而成,通過簡潔的形式和構成表達設計。建筑形體有時會有2個不同形狀放樣平面,這種放樣方式會使每一層的平面都不相同。多個平面控制的形體最為復雜,很難看出形體生成的方式。
1.3.2放樣
一維放樣是指平面的放樣軌跡與其基準面的投影是一個點的放樣方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拉伸。這是現代主義建筑最常見的形體操作方法。二維放樣是指平面的放樣軌跡與基準面的投影是一條直線的放樣方式。二維放樣軌跡本身可以是直線或者曲線。二維放樣的建筑會有形體收分,下大上小的收分方式契合超高層豎向功能設置的變化和結構抗風的特點。三維放樣是指平面的放樣軌跡是一條復雜的空間曲線或直線。有的三維放樣軌跡是由數學函數控制,有的是完全不規則的,無論哪一種都會使建筑形式非常復雜。
1.3.3形體操作
有兩種基本的形體操作方法:疊加和切削疊加是指在建筑本身形體基礎上疊加其他的要素,如超高層頂部突出的塔冠,立面上的突出體量等等。一些建筑的體量也會由多個體量疊加而成,這是更為廣義的疊加。切削是建筑形體的減法,有時是對形體輪廓的裁切,有的是形體內部的后退、挖空。
2、 超高層項目解讀
項目1:南京紫峰大廈(與SOM合作設計)
項目2004年開始,2010年建成。現在從南京火車站出來,隔著玄武湖能看到,質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