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大賣場大多建造在交通便利,人口比較密集的大型住宅區附近。大賣場在滿足人們一站式購物的同時,隨著社會人均GDP的提高,轎車普遍進入居民家庭的同時,大賣場停車場停車難的問題便凸顯出來。
“沒有停車場,就沒有利潤”。停車場也成為大賣場各商家投資時竟爭的焦點。那么,一個大賣場建多少個車位的停車場,才能滿足商場激烈的競爭,爭取到顧客,那就是要提供一個有足夠多的泊位的停車場。據調查上海市部分大賣場停車車位如下;
由于車位數量和大賣場交通位置的不同,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需求,方便顧客開車購物,停車車位一般設置200~600個比較理想,否則周日周六,逢年過節各大賣場停車場還是會高掛免戰牌。那么,各大賣場的停車場采取什么樣的設計方案呢?無非是采用最優化標準,即在滿足大賣場經濟效益時,將最優化標準貫穿于整個設計過程中。就是讓有車顧客購物時少受一些停車之苦,少跑很多路,不吃很多苦。目前的上海家樂福水城南路店,地下車庫有600個車位,較好滿足了顧客需要,值得其他大賣場學習。
圖一 地面停車場 圖二 屋頂停車場
大賣場的停車位,一般分為地上地下二種。地上停車位一般設計在賣場的側面,使建筑物直接面對人行道,并且將入口設在人行道上。這樣,顧客進出大賣場十分方便,提高了大賣場與行人親密接觸的距離,使行人很容易進入大賣場。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將停車場建在大賣場的屋頂,充分利用了建筑物的空間,同時又減少了人與車相互占用車道帶來的安全隱患。但是,這樣需要一條長長的通道連接地面與屋頂。
另外,汽車停在地面,使駕車購物的顧客進出大賣場十分方便。但是比起地下停車場,地上停車場占地方不說,在夏天時也很不方便,購物出來,車子在太陽落下曝曬,車內像蒸籠一樣,而地下停車場就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可見,我們不妨將停車場建在大賣場的地下,這樣一來既可節約城市土地,也可將大賣場與周邊的建筑結合起來,形成有機的整體,整強建筑物的生命活力。另外,商家在建造地面停車場時,可用萬能桿件做一個頂棚,用以減少夏日陽光的照射。如麥德龍上海浦東龍陽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