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世界最大的住宅開發商”;萬達,中國最大的商業地產商。
由于定位不同,多年來萬科與萬達幾乎沒有交集。然而,伴隨著房地產企業的轉型,房地產業的邊界正在擴大,以不同建筑形態和物業用途而衍生出的生意,使得房地產與各行各業融合不斷加深,房地產市場正在變成不同于以往的世界。
隨著萬科介入商業地產和旅游地產領域,萬達把文化旅游作為其支柱產業之一,萬科和萬達的邊界逐漸有了重疊,兩個巨頭也到了短兵相接的階段。
局部的對峙
一直以來,萬達就是商業地產的“王”,其在旅游地產方面更是野心勃勃。從萬科轉型開始,就注定了萬科與萬達早晚會有對峙、競爭的局面。
事實上,萬科與萬達,一個世界最大的住宅開發商,一個意欲在今年成為全球規模第一的不動產企業,都有著深謀遠慮的戰略。
萬達的旅游地產戰略始于2007年。那一年,萬達明確把發展旅游產業作為集團未來10年甚至是20年的主要戰略方向。2010年,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將旅游地產定位為未來萬達的支柱型產業,目標直指中國旅游地產老大。2012年1月5日,萬達、泛海、一方、億利、聯想、用友六大集團斥200億巨資打造長白山旅游度假區,這是萬達集團開業的第一個旅游地產項目。
至今,萬達已經在旅游地產領域投資超過1000億元,項目包括長白山國際旅游度假區、西雙版納國際度假區、大連金石國際度假區以及武漢中央文化區等。
與萬達相比,萬科介入旅游地產相對低調,但在旅游地產方面的嘗試卻早在2005年就已經開始。根據《商業價值》查閱的資料顯示,2005年10月,萬科就曾投資10億元買下廣東惠州一塊島嶼土地租賃權,旨在打造“中國馬爾代夫”。之后的2007年、2009年,萬科投資10.05億元強勢入駐海南浪琴灣項目、取得煙臺市區北部的海面芝罘島31.2萬平方米商住、公園、商業及文化娛樂用地,這已經預示著萬科開始加大休閑、度假型社區項目的開發。不過在當時,并沒有被業界所關注。
在萬科總裁郁亮對外宣布萬科產品將進行轉型開始,旅游地產作為新業務之一,萬科對其的投資建設就開始提速。目前,杭州良渚文化村、深圳浪騎游艇會、惠州雙月灣度假村、清遠白天鵝度假酒店、三亞森林度假公園、三亞湖畔度假公園等旅游度假項目已陸續投資開發并投入使用。
2014年8月25日,萬科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向外界公布斥資400億打造萬科吉林開發松花湖旅游項目。這一項目雖然是首次涉足滑雪度假產業,但卻以樹立滑雪度假行業標桿為己任,目標直逼萬達——打造“世界級滑雪度假區、四季旅游度假勝地”。
在這次會議上,萬科首次對外宣稱,在萬科的投資版圖上,旅游度假項目“已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并坦言與戰略轉型有關。而萬科樹立滑雪度假行業標桿為己任的目標更是被許多人看作是與萬達搶客。
如果說萬科與萬達在旅游地產介入時間上不相上下,那么,作為商業地產的后來者,萬科的商業地產也在局部進入和萬達叫板的階段。
2013年11月,萬科的北京昌平的金隅·萬科廣場開業,此舉被業內解讀為在商業地產領域正式“下水游泳”。這是萬科集團北京萬科公司第一次做面積如此之大的商業購物中心,預計年凈租金將在8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
和布局旅游地產一樣,雖然萬科頗為低調地踏上了商業地產擴張之路,但其選址傾向于北京、深圳、上海這樣資源較好的一線城市,僅北京一城,持有型商用物業的貨值就達到了100億元。為了做好商業地產,萬科不但在業內挖到了專業運營商業地產項目的精英人才,更是在兩年前就組建了專業的運營團隊,還有多位公司高管從不同維度抓商用地產這項業務。同時,其商用物業類型也確定為萬科廣場(區域型購物中心)、生活中心(集中的社區商業)和鄰里家(社區商業街)三大產品線。據《商業價值》了解,目前,萬科在北京有5個商用物業項目,持有型物業面積約為50萬平方米,投資總額將達100億元,而以后,在北京,萬科的商業項目預計將會一年開業一個。
萬科會在商業地產方面趕超萬達嗎?萬達的商業地產模式經過多年的積蓄,已經在全國形成成熟的全產業鏈,在2007年開始的上一輪樓市調控中,萬達抄底儲備了大量商業地產可開發地塊。這些都是萬科難以望萬達項背的因素。然而,這并不妨礙萬科與萬達的商業地產之爭。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的競爭,事實上,商業地產做的是精而非快,在于其是否長遠發展不在于短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