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 商業面積觸目驚心
目前合肥城市綜合體項目44家(包括在建),到2014年底大中型購物中心將至少有55家,每家購物中心平均純商業面積都在10萬平方米以上加上超市、傳統百貨等商業形態,總商業面積將超過1500萬平方米,而合肥城區人口屆時在400萬左右,人均商業面積近4個平方米,比發達國家人均商業面積的警戒線1.2平方米還要超過2倍多。
盲目開發 商業面積日趨飽和
合肥房王網主編吳金清告訴記者,松芝萬象城、商業爛尾、西二環百樂門樂購撤場事件有其相似之處。松芝萬象城的交通條件非常優越,西二環百樂門位置也優越,理論上具備了商業運營的眾多要素,但這兩家均以失敗告終。表面上看,松芝萬象城投資方資金不夠雄厚,無法支撐商業綜合體的長期投入,加上長江西路高架橋改變了該區域的商業氛圍。事實上,三里庵周邊匯聚了眾多的商業綜合體。國購廣場、之心城不一而足,再建設一座類似的商業綜合體并沒有太多的必要。而西二環樂購撤場事件,最直接的原因是開發企業內部出現了問題,資金鏈斷裂,項目無法推進。
幾年前,合肥商業基本集中在三孝口、四牌樓附近。經過幾年的發展,商業綜合體遍地開花,即使是小區周邊,也會有類似商業綜合體的小規模商圈,也集中了寫字樓、餐飲、娛樂、休閑、購物、超市、數字院線等眾多元素。
“很多人認為商業是否飽和,不應該僅僅立足于本地的人口、消費水平,而更應該以發展的眼光,預估城市未來的規模、人口,考慮到城市對周邊市、縣、區的影響。合肥很多開發企業可能過于樂觀了。合肥城市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但其他的大型城市對于安徽的影響也越來越強。高鐵成為城市之間最快捷的交通,隨著合肥高鐵南站的啟用,合肥與外圍城市的聯絡更為頻繁,去周邊城市購物、休閑,成本降低,時間更充裕,這無疑分攤了合肥的商業份額。某種意義上說,合肥本地的商業發展,更多的依賴合肥本地的消費者、消費層次與消費能力。”千辰傳媒王總告訴記者。
同質化競爭 商業布局千人一面
“近兩年合肥增加了不少特色餐館,增加了不少情調咖啡會所。這些餐飲店或者是個精致的小店,或者是一個不起眼的大排檔。而商業中心里的餐飲店就沒什么特點了。無論是萬達樓上的餐廳,還是銀泰城的餐館,雖然有一點點的差異,但更多的還是類似。”某地產銷售顧問公司楊先生說,商業綜合體里的餐飲風格類似,超市加商場加寫字樓加數字院線加住宅的商業模式更是類似。目前最熱門的口號是“吃喝玩樂購一體化,一站式購物”。所到之處,所見所聞,消費基本雷同,這不免使人產生審美疲勞。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差異化經營,開發特色商業,但合肥的商業同質化競爭非常嚴重,大家提供的產品、服務基本類似。大家經營的思路、模式也都類似。招過來的商戶類似,特色商戶開發不足。”
“其他的商業業態也存在扎堆現象,比如批發市場,裕溪路高架橋、蚌埠路、繁華大道均有大型的商業批發市場。合肥的北邊、南邊均有汽車城、茶博城等,業態主要是服裝、鞋帽、茶葉、汽車、小商品等商品的批發與零售。同樣,建材商場同質化競爭也是一樣的激烈,合肥建材商業面積也是趨于飽和。未來都會潛伏著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