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空中鳥瞰喜馬拉雅中心的酒店部分是個正方體,磯崎新在其中巧妙地加入了中國史前文化中古老而神奇的玉琮造型,而與它相對應的商務寫字樓則按照中國傳統的風車造型錯落排列。如同天書一樣的符號巧妙地表達了世界文字相通的獨特思想,而整個設計中最讓磯崎新感到自豪的部分就是外形類似樹干的異型結構,那就像生生不息、自然生長的林木。

立方體形式在迄今為止的各個項目中頻頻出現,最初的運用大約是在20世紀70年代設計的日本群馬縣近代美術館中,那里把放置美術作品的地方詮釋為“空洞”,作為對其的一種隱喻,采用了立方體來構成美術館。在喜馬拉雅中心項目中,立方體被擺放在31.5m標高的平臺上方,作為酒店客房部分,在這里,明快的幾何造型作為都市的一種表象而體現。

在酒店以及藝術家創作中心下部的外墻上,采用了“漢字”造型的素材,且用更抽象手法制作的屏幕,以雙層玻璃幕墻的形式覆蓋在外墻上。這種嘗試秉承了近年來中東地區設計規劃中幾個項目所采用的設計理念。比如卡塔爾的半島電視臺在建設過程中,采用了GRC(玻璃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制成的彭羅斯式垂幕掛在外墻上,獲得了面目一新的設計效果。另外同樣在卡塔爾的教育城市規劃中,對各處設計的回廊采用了相同的要素來覆蓋建筑本體,起到了遮光的效果。而喜馬拉雅中心項目則把中東設計的阿拉伯圖案花紋改成漢字造型,然后把那些漢字造型放進象征底稿紙張的方格子中,相對于內部諸多的功能而言,這種做法可使建筑產生統一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