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線本身設計為景觀大道,總面積40萬平方米,中間不設置建筑物(稱作“虛軸”,與內城設置建筑物的“實軸”相 對)。大道南起熊貓環島,北至森林公園南門廣場,總長3.7千米,在寬度為21至60米不等的范圍內采用灰色花崗石模仿中國古建筑中的御道進行鋪裝,即使 與市政道路相交的位置也保持不變,以保持大道的完整性。

西側的樹陣景觀帶寬100米,長2.4千米,南起四環路北側,北至科薈路,中間在國家游泳中心和國家體育館東側斷開 以形成廣場。樹陣中的樹木間隔為6米,矩陣排列,樹種以北京本地物種為主,考慮到成本沒有全部使用銀杏,而是以油松、毛白楊、國槐、欒樹等樹種為方陣主 體,兩側以銀杏陣列貫穿。樹下則從南部的硬質透水磚,變成中部的規則綠籬,最終變為北部的自由綠化,逐漸融入森林之中。
東側的龍形水系總長約2.7千米,寬度20至125米,總面積16.5公頃,南起鳥巢南側,北至森林公園奧海。雖然 是人工水系,水源也是污水處理廠中生產的中水,但是在建設中人工構建了生態平衡,以達到自然凈化的效果。西岸的湖邊西路為非機動車道,在下沉花園旁設置了 親水平臺,并輔以臺階、平臺、座椅等設施。東岸則設置了帶狀綠地,西側植被種植較矮較稀疏,東側叫高較密,這樣一來既利于從東岸向西觀賞中心區,也使得中 心區向東望去的景色富有層次感。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地下環形交通走廊通道全長9.9公里,其中主干道長4.5公里,是亞洲最長的城市隧道。條環 形通道的走向與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內的南一路、湖邊東路、北一路和景觀西路大致相當。其中東西兩段距地面13米,南北兩段距地面7.8米。通道主體長 4498.92米,與附1713.8米,與地面相連的出口長3719.06米,整個地下工程全長9931.78米。通道寬12.25米,共有3條車道。通 道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只允許逆時針單向行駛,且限速每小時30公里。25個出入口連接周邊路網。地下通道內平均每兩三百米就有一個出入口,總計有25個之 多。密集的出入口與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周邊的北四環路、成府路、大屯路、科薈路、北辰路等近10條市政道路相通。其中,與地面道路相連的有6個入口和7個 出口,與大屯路隧道及成府路隧道相連的有6個入口和6個出口。地下通道還與周邊樓宇內的地下車庫相通,并為那些還在圖紙上、沒有開工的樓宇預留了接口,這 樣的接口共有34個。此外,地下通道并非單純的交通過道,里面有完備的附屬設施,其中包括5個獨立的人員逃生出口、1座消防泵站、1個監控中心及排風機房 和送風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