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地處北京城中軸線北端,北至清河南岸,南至北土城路,東至安立路和北辰東路,西至林翠路和北辰西路,總占地面積11.59平方千米,集中體現了“科技、綠色、人文”三大理念,是融合了辦公、商業、酒店、文化、體育、會議、居住多種功能的新型城市區域[1] 。2008年奧運會比賽期間,有鳥巢、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國家會議中心擊劍館、奧體中心體育場、奧體中心體育館、英東游泳館、奧林匹克公園射箭場、奧林匹克公園網球場、奧林匹克公園曲棍球場等10個奧運會競賽場館。此外,還包括奧運主新聞中心(MPC)、國際廣播中心(IBC)、奧林匹克接待中心、奧運村(殘奧村)等在內的7個非競賽場館[1] ,是包含體育賽事、會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閑購物等多種功能在內的綜合性市民公共活動中心。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分為三部分:北部是6.8平方千米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中部是3.15平方千米的中心區、南部是1.64平方千米的已建成和預留區(奧體中心)。
已建成和預留區原為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于北四環中路以南、北辰路以東的地區,所有場館均為1990年亞運會的 比賽場館——包括奧體中心體育場、奧體中心體育館和英東游泳館。其南部的預留地將被開發為文化商務區。中心區位于奧林匹克公園中部,科薈路以南,北四環中 路以北。其西北角設有奧運村,南部設有各個主場館,包括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國家會議中心(賽時為擊劍館、國際廣播 中心)等。此外,奧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玲瓏塔)、數字北京大廈、主新聞中心也在這一區域[3] 。森林公園位于科薈路以北,利用挖湖堆山的中國古代園林技術,建造出“奧海”、“仰山”,作為北京中軸線向北延伸的終點。園區以五環路劃分為北區和南區, 南區以人工景觀為主,北區的定位則更貼近自然野趣。兩區中間設置一座跨越五環路的“生態廊道”。其西側設有奧林匹克公園曲棍球場、奧林匹克公園射箭場及奧 林匹克公園網球場(現稱“國家網球中心”)。

另一種劃分方式中,除了奧運村之外的各區域按照規劃功能進行組合,劃分出五個片區:國家體育場北路以南為“體育功能區”,國家體育場“鳥巢”、國家游泳中心“水水立方”、國家體育館、奧體中心體育 場、奧體中心體育館、英東游泳館等主要體育設施位于此區域內。國家體育場北路和科薈路間,龍形水系東側為“文化科教區”,賽后開放的中國科技館新館、規劃 中的中國美術館新館、中國國學中心等科教文化設施設置在這一區域。國家體育場北路和科薈路間,龍形水系西側為“特色商業區”,國家會議中心、北辰洲際酒 店、下沉廣場商業區、以及正在建設中的瞭望塔位于此區域[4] 。科薈路與五環路間為“森林游憩區”,對應森林公園南區。五環路以北為“生態康體區”,對應森林公園北區。
奧林匹克公園圍繞貫穿整個園區的中軸線設計了不同的景觀,設計了三條軸線——中軸線、西側的樹陣和東側的龍形水系。 在龍形水系和中軸線之間設置了三段不同的空間(慶典廣場、下沉花園、休閑廣場),水系兩岸也分別配套進行了景觀設計。在園區之中設置了一個標志性景觀塔 ——玲瓏塔,賽時為媒體提供演播室、電視轉播等服務。此外,園區中已有的歷史遺存,包括北頂娘娘廟等古跡在內,也放在了景觀設計的考慮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