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珠江新城,即廣州的CBD(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位于廣州東部新中軸線上,北起黃埔大道,南至珠江,西以廣州大道為界,東抵華南快速干線;用地面積約6.6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獵德、冼村等的城中村,周邊的珠江新城七大標志建筑也將相繼落成,包括廣州圖書館新館、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廣州市第二少年宮、廣州歌劇院、電視觀光塔、雙子塔(西塔和東塔)。珠江新城是廣州市21世紀中央金融商務區,是集中體現廣州國際都市形象的窗口。
珠江新城空間構成
如果從北京城市建設為標準來看,珠江新城不止是單一的CBD而是奧林匹克中心+CBD的模式。
把公共文化建筑結合城市廣場結合商務區的好處在規劃角度不言而喻:公共文化建筑水平延展,辦公建筑垂直高聳形成鮮明的對比。中心的大綠地也提供了市民活動場地和觀賞面。平時廣場上進行活動的廣州市民非常多,這與北京CBD一到周末或是夜間就變成了一座空城截然不同。
中國政府強大的動員能力,是保證超大城市新中心區建立的基礎。現在萬達的很多項目動輒10平方公里。尤其是文旅城項目,應該都屬于獨立建城的范疇。也就是不依靠或是少依靠原有城市的各類設施,在大規模的土地上另立新城。萬達的文旅城項目應該在市政建設,基礎設施,生活配套上自給自足。因為隨著拆遷難度越來越大,中國的大城市在城市中心區再提供如此規模的凈地越來越難,即便有,也不可能給一家開發商獨立開發運營。相對而言遠離城市中心的大幅土地相對比較容易獲取,成本也低得多。
珠江新城在上述方面與文旅城有很一些異同點值得借鑒。
1. 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促使銷售物業升值
與武漢中央文化區一樣,珠江新城的寫字樓群規模驚人。尤其是超高層建筑幾乎占到廣州的一半。這樣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使得寫字樓有規模效應,大大提升租金和周邊住宅的售價。并且保證區域物業的品質。雖然規模驚人但珠江新城的寫字樓多為大集團的自建總部,可以短時間聚集人氣。萬達如果自建如此規模的寫字樓群即便銷售情況良好也要考慮短期內能否能形成辦公中心的氛圍。寫字樓群與住宅數量的配比與成本運營應該是研究文旅城業態級配的重要課題。
2. 主軸穿插的空間布局
武漢中央文化區穿插建筑群始終的是楚河漢街,而珠江新城穿插建筑群的是南北綠化主軸。
珠江新城這類規劃手法大氣,有中心感并且能形成強大的“場”效應,但較浪費土地。主軸貫穿的規劃手法在以政府為主導的城市規劃中比比皆是,例如北京CBD核心區,天津文化中心區,北京奧林匹克中心區包括華盛頓中心區.但開發商局限于土地資金投資收益等原因應用的非常少。
萬達武漢中央文化區用一條1.3KM的商業街貫穿區域始終。是一個非常新穎的嘗試。不僅在建筑規劃角度到達了貫穿始終連接各個區域的主軸作用,而且還大大節約了土地。使得建筑群的性質與商業開發更為匹配,交通更方便。
萬達的文旅城應該結合2者的優點,既要視覺的震撼,創造出圍合的開放空間,又要節約土地注重主軸的起承轉合,避免平鋪直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