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防止水土流失
栽植地的土壤必須保持疏松、肥沃,排水一定要好。一般情況下,應每年檢查一兩次,暴雨后要仔細查看有無沖刷損壞。對水土流失情況嚴重的部分地區,應立即采取措施,堵塞漏洞,否則流失之處,會繼續擴大,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
4.防止空禿
在地被植物大面積栽培中,最怕出現空禿,尤其是成片的空禿發生后,很不雅觀。因此,一旦出現,應立即檢查原因,翻松土層。如為土質問題,應采取換土措施,并以同類型地被進行補禿,恢復美觀。
5.修剪平整
一般低矮類型品種,不需經常修剪,以粗放管理為主。但由于近年來,各地大量引入開花地被植物,少數殘花或花莖高的,須在開花后適當壓低,或者結合種子采收適當整修。
6.更新復蘇
在地被植物養護管理中,常因各種不利因素,成片的出現過早衰老。此時應根據不同情況,對表土進行刺孔,使其根部土壤疏松透氣,同時加強肥水。對一些觀花類的球根及鱗莖等宿根地被,須每隔5至6年進行一次分根翻種,否則也會引起自然衰退。
7.地被群落的調整與提高
地被植物栽培期長,但并非一次栽植后一成不變。除了有些品種能自行更新復壯外,均需從觀賞效果、覆蓋效果等方面考慮,人為進行調整與提高。
第三部分:草坪的養護管理
1.澆水
澆 水是草坪的主要養護措施之一。澆水對草坪來說,除了解除“旱情”,促進養分分解、吸收等作用外,還可以提高草坪植物的耐踏和耐磨性能,加快草坪恢復速度, 促使草坪早返青,推遲枯黃,延長綠化觀賞期,也有助于冷型草種安全越夏。 草坪的灌水時間和次數要因地因時靈活掌握。在華北地區,當土壤溫度達到4??8℃時,冷型草根部便開始生長,繼而葉片生長,在溫度達到15℃ 時,生長最快,溫度持繼27℃左右時,便轉為休眠。草坪從開始返青,旺盛生長到夏季休眠需水量較大。所以,此時應每周澆水1-2次,保持土壤濕潤。對正常 生長的草坪,每年開春發芽前和秋后即將停止生長時,應各澆1次透水,分別稱為春水和封凍水,這對革坪的全年生長和安全越冬十分有利。
2.施肥
草 坪植物雖然具有耐瘠薄的特點,但是為了保證草坪葉色濃綠,生長繁茂,促進其平衡生長,增強草坪對雜草的抵抗能力和耐踐踏力,所以施肥是必要的。除建造草坪 時增施有機肥以外,在每年的生長季節要追肥1-2次。追肥多用化肥,以氮肥為主,如尿素每667平方米每次施2公斤左右,可直接撒在草坪上,然后澆水,也 可在小雨前撒于草坪上。
3.修剪
修剪又稱剎割或軋草, 是維持草坪正常生長姿態優美的一項重要作業。它是利用草坪植物極強的再生能力,按一定的高度進行修剪,促使其再生部位的生長,從而起到促進分蘗,增加葉片 密度,使草坪經常保持低矮整齊,表面平坦的作用。 修剪的次數和高度受管理水平、草坪種類、草種、氣溫、地區等因素影響。草坪的養護水平高,澆水、施肥合理,修剪的次數就多,反之則少。粗葉種類修剪的次數 要多于細葉種類。北方地區氣溫低,草坪生長緩慢,修剪次數比南方少。修剪的高度應盡量低修剪,一般觀賞性草坪保持4??6厘米,普通草坪不超過8厘米。當 草坪的修剪高度確定后,應掌握在草坪生長高度超過修剪高度的1/3時,及時進行修剪。 修剪后如果殘留物不多,可留在草坪上,經過分解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如果修剪掉的莖葉太多,留在草坪上會影響草坪的外觀,引起草坪病害,則應清理出去。
4.清除雜草
雜 草是草坪生長的大敵,一旦侵入,輕者影響草坪質量,使草坪失去原有的均勻,整齊的外貌,有礙觀賞。重者影響草坪正常生長,使草坪成片死亡造成荒廢。除草的 方法有兩種:一是人工清除雜草。用小刀挖出草坪內的雜草,將根全部去除。二是使用化學除草劑。在使用時應根據草種種類選擇除草劑的種類,嚴格控制使用范圍 和劑量。
5. 加土
由于人為損傷使草坪空頹,草根裸露,故必須逐年加大以利草種再生。加土多于每年冬季或早春進行,加土厚度每次約0.5-1.0厘米,不宜過厚,否則影響嫩芽生長。加土也可與施有機肥結合起來,其好處一是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二是防止水土流失,增加草坪的平整與美觀。
6. 滾壓
結 合局部打空,草坪土壤經過冬季的凍結,草根常常脫離土壤而暴露于地面,受到日曬很容易枯死。因此,通常在早春土壤解凍至未發芽前,在土壤水量適中時對草坪 進行滾壓,滾壓不僅能使松動的草根莖與下層的土壤結合起來,而且又能提高草坪場地的平整度,滾壓又常和加土結合進行,局部打空可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利于 草坪吸收水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