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設計的初衷來源于MvRdv對“三維都市”概念的研究和實踐,這一定義聚焦于密度、公眾可達性、空間和功能計劃的多樣性,以及功能計劃混合四個部分。通過“密度”的極限化在有限的客觀條件下最大化和最優化地利用土地,從而改善建筑密度分配不均、建筑用地不合理的現狀,這里的密度并不是指在平面占據更大的面積,而是延伸到整個3D空間,追求的是在有限條件下擴大建筑的空間容量和功能容量。Mirador住宅運用了MvRdv提出的實現“三維都市”概念操作手法中的“翻轉(Flip)”方式

抬升的廣場:
離地40米高處寬敞的平臺對22層的建筑內部提供了相對開敞的公共空間。而對于城市來說,平臺就猶如一個被抬升起來的廣場,從地面中脫離出來,形成獨立的半公共空間。通過一臺直達電梯將平臺與地面廣場聯系起來,使原本平面的開放空間向三維立體方向延伸,使建筑從擁擠內向的城市環境中逃離出來。

景觀與觀景:
建筑立面上巨大的洞體對于城市來說就像是一個取景框,洞體本身與周圍的環境融為一體,隨著視角的不同,取景框所提供的景觀也隨之變換。
此外,建筑師強調的不僅是延續的建筑空間,而且強調人的行動、空間知覺和視覺會與建筑環境產生互動性。由此,離地40米的平臺對于人來說是一個絕佳的觀景場所,站在平臺上即可眺望馬德里市區,又能看到遠處的Guadarrama山脈。通過人與建筑的互動,獲得不同的景觀與觀景角度,從而使在建筑外和建筑內的人都可以從單調乏味的、千篇一律的街道環境中逃離,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結構與形式的互動:
為了獲得大尺度的開敞空間,平臺的上部采用鋼桁架結構,其余部分都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然而,為了滿足結構支撐的要求,平臺上空體塊不可能實現草圖上懸挑并與灰色交通空間輕盈搭接的形式。建筑只能在原有的立面形式上做了相應的妥協,從原本完全通透的交通空間中截取了一部分作為承重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