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旅游資源本身是游客娛樂、購物乃至居住的場所
古鎮的旅游資源以其古建筑為主體,在旅游發展過程中,古建筑本身被作為游客娛樂、購物乃至居住的場所,例如麗江大研古鎮的酒吧一條街和四方街周圍的商鋪及古鎮內星羅棋布的客棧。大量游客長時間在古鎮中逗留會帶來大量生活垃圾、廢水以及噪聲污染,同時古建筑作為商鋪、酒吧、客棧經營必須吸引大量外來投資人員,造成原住居民外遷,原生態文化消失,商業化與旅游資源保護矛盾重重。
(3)從業人員本身對旅游資源的保護造成威脅
自然風光旅游地雖然也需要融入一些購物、飲食、表演等服務項目,但其所在區域通常比較大,且常駐人員相對固定,容易對其進行相應的保護意識方面的培訓,對旅游區本身的影響通常較小。古鎮旅游的娛樂場所、商鋪及旅店經營者和其他從業人員人數眾多,集中于古鎮的小區域內,其本身對古鎮的環境容量就已經造成了巨大壓力,加上這些人流動性較大,管理較困難,對古鎮旅游資源的保護意識參差不齊,容易對古鎮造成破壞。
(4)古鎮的完整性與周圍的生態環境、文化環境息息相關
古鎮不同于歷史建筑或歷史園林的單體,其形成反映了特定的經濟、社會及政治環境。古鎮在其形成的時代通常都是人地和諧的典范地,與周圍的生態環境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古鎮的空間布局是其歷史遺存的精髓,大門朝向、城墻走向與周圍的山水、農田都有密切的聯系。古鎮是區域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文化與周圍的文化環境息息相關,對周圍文化環境的肆意破壞必然造成對古鎮文化環境的孤立與侵蝕,因此在保護古鎮時應對古鎮及其周圍的自然環境、人工環境、人文環境進行整體保護。
(5) 古鎮旅游資源的不可代替性、不可重復制造和再生
自然風光旅游資源和人工建造的旅游資源,倘若遭到破壞,經過一段時間的修復尚能夠部分恢復或全部恢復,但古鎮旅游資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在旅游開發過程中如果遭到嚴重破壞,再重建便已無法恢復其原來的風貌,甚至變得不倫不類,特別是古鎮蘊含的深厚歷史民族文化,一旦消失就一去不復返,因此在旅游開發時應格外注重旅游資源的保護。
四、歷史文化古鎮旅游產業生態化的具體對策
(1)通過政策促進古鎮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
歷史文化古鎮的開發本身就必須以政府為主導,因為過度市場化會使得經營者只追求眼前利益,唯利是圖,不顧及文物古跡的保護。古鎮旅游產業的生態化發展需要政府從政策的高度確定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的戰略地位,制定一系列促進古鎮旅游產業朝生態化發展的規章制度,重點扶持有實力、生態效益良好的企業,并通過在旅游企業間舉辦生態創意競賽等活動鼓勵旅游企業采用生態化的方式為游客提供服務。具體的實施時應強調整體環境的保護,強調保護各建筑物之間,以及建筑物和廣場、道路、綠地之間的總體空間關系和構成。尊重不同時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歷史信息,避免把保護工作和建筑設計等同起來,而追求風格的統一,布局的合理,形式的完美和景觀的協調,并以此作為評價歷史地段的標準和采取措施的依據。在改造和更新中注重利用傳統建筑風格的要素,特別注重使用傳統的建筑材料和屋頂形式作為控制風格樣式的最有效手段:對現代建筑并不一概否定,而是要求在體量、高度和空間布局上進行宏觀的風貌控制。強化政府主導型保護方針,同時兼顧喚起國民的古鎮保護意識。
(2)突出生態理念,保護生態環境及民族文化
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第一步是旅游產業的參與者及旅游地居民觀念的轉變,將古鎮建設為生態化古鎮,首先要對古鎮旅游的所有參與者進行宣傳教育,通過生態理念的灌輸使他們自覺參與到產業生態化發展的進程中來。通過許多細節上的東西例如,生態化的廢物回收系統、生態化的內部交通交通、生態餐飲等使古鎮旅游業的參與者感覺到自己身處在一個生態化的大環境中,并自覺參與到古鎮旅游產業生態化的進程中來。
具體實踐中應制訂古鎮環境保護條例,并對綜合開發的古鎮要將吃、住、娛、大型廣場及停車場等設施放置在古鎮的核心保護區之外,對保護區以內的經營者要規范其行為,嚴禁污染源的出現。逐步摒棄不利于環保的生活方式,改柴禾、木材、煤等燃料為少污染的清潔型能源,調整能源結構,減少居民生活對生態破壞的壓力。加強鎮區內飲用水源地的水資源保護,保證游客和當地居民能喝上健康干凈的水。對可能造成水環境污染的各種污染源進行綜合整治,給游客一種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的優美景象[6]。原生態文化的完整度也是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的總要標志,因此旅游產品開發應該體現當地的文化特色和風俗習慣,展示當地民眾的生活氣息和鄉土特色,體現古鎮旅游的樸實,讓古鎮的居民參與古鎮的文化保護并分享旅游帶來的利益,從而提高居民保護生態的意識和自覺性,增加居民對本民族文化藝術的自豪感和責任感,使其民風民俗不被游客同化。
(3)培植龍頭企業,保護古鎮的整體性和協調性
生態化的古鎮旅游業相比普通古鎮旅游業有投資大,收益慢的特點,需要有一家或數家有遠見、有社會責任感、實力雄厚的旅游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通過這些龍頭企業和政府的密切配合,構建一個旅游產業生態化發展的框架,使后來的旅游產業企業或個人在生態化旅游產業的大框架下經營,最終達到古鎮旅游產業朝生態化方向發展的目的。
古鎮保護不但是保護古鎮本身,而且還要保護古鎮周圍的空間,確保古鎮及其周邊地帶的整體性和協調性,例如建筑高度、層數、體量、造型、比例、色彩、效果等。尤其是文化屬性應與古鎮的文化主題相和諧,旅游開發不能以破壞文化遺產的文化氛圍為代價。古鎮的建筑文化保護:根據《威尼斯憲章》保護文物古跡的原則,對古跡本身,要盡可能地少干預,即使修復,也要本著可識別和可逆性的原則,既要讓人看清整修過的歷史痕跡,又能在以后修復技術更佳的情況下,拆除掉原來修復的部分,重新進行修復。古鎮的修復要采取可逆性修復,以利于后代人尋找到更好的保護方法后重新修復,還以古鎮風韻。不能隨便拆除文物建造新“文物”,把真文物修成了假文物,這是對文物最嚴重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