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層級的規劃上應以養護院和護理院的設置為主,國內通常以床位指標來確定功能用房,缺少居家護理模式,《老年養護院標準》,《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標準》等規范標準只對生活服務區,衛生保健用房,康復用房等基本設施進行了規定,但未能對其醫療需求有所提及,國內大多數養護院多以單廊式病房為單元,介護程度上也未能以病種分科設置護理區,各病患共居一室,老年人在此環境中更多的是非專業的護理體驗,而在這階段的老年病患,可能在護理院內要走完生命最后的日子。所以在功能規劃上更應人性化設計,包括護理單元可以多樣化布局,除了傳統的病房模式,還可以考慮居室單元組團形式,在各個單元之間設置一些供交流的共用空間,每個居室單元也可進行個體化護理干預。居間類型可按病種分級護理設置,包括肢體不便,臥床老人的護理,康復等。護士站的用房設置應考慮與單元間的護理間距。輪椅,介護設備,醫療移動檢查設備的放置場所。除此,還應考慮獨立的臨終關懷室等用房應應與護理區相對分隔,營造安靜的氛圍,并應設置告別室及有宗教信仰需求的禱告室等功能用房。
對于上述三個層級的醫療保健設施的組團形式,可以獨立分區設置,老人通過治療評估,可以更換入住不同的醫療健康機構,也可通過魚骨式體系將其集中布局,但單元可以相對獨立,形成內外空間的滲透。總得說來,在老年社區醫療及保障設施體系中我們應充分考慮老人各年齡階段對醫療需求的復雜性,對其健康狀況劃分人群為基礎,結合老年病種,就醫及護理狀況,合理布局從而給出持續醫護的解決方案。
四、海門養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