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樂寺上層柱頭(雙抄雙下昂七鋪作)、補間
佛光寺轉角鋪作(雙抄三下昂八鋪作):
明清斗拱分析:
明清:昂變為裝飾作用的假昂,斗拱變小,與柱高比1:8(?)以上,出檐變短,大約一米,斗拱變密,平身科多達4--8朵,明次稍間不同。
〖翹〗(宋稱“華栱”):略似弓形,與建筑物立面垂直;
〖昂〗:翹之向外端加長,并下斜。微信號:shejishe
〖耍頭〗:昂之上,切與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頭)
分類:
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頭科〗在柱頂上;〖平身科〗在柱間額枋上;〖轉角科〗在屋角柱頭上。
依據形式的不同可分為:一斗二升對麻葉和一斗三升等簡單的,翹昂式的,品字的(每昂),還有一種溜金斗拱,是清皇宮,祭壇等重要地方才可用。
各部名稱:
斗拱名稱: 一般稱“X翹X昂X踩”。翹相當于宋式的杪(華拱出跳數),昂同,踩基本是出跳數乘二加一(里外同時出跳)。
踩,翹、昂每支出一層,在里面和外面各加一排栱,叫【一踩】。
單翹單昂五踩:注意其中的假昂
五踩重翹品字斗拱:
溜金斗拱,外側與翹昂的一樣,內層如同一個很長的昂尾,頂在金檁下面,其實整個昂是一個折形木,不像唐宋那種直昂承力起杠桿作用,難怪學者說其結構不合理。
明清斗拱實物,北京基本滿街都是。
東南大學建筑系制作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