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現有規定,保險公司目前可以通過四種方式參與養老產業。
險企投資養老地產四大模式一、股權投資計劃
保險公司以股權投資模式介入養老地產的,最具代表性案例是泰康人壽。泰康人壽養老社區股權投資計劃于2009年11月獲批,募資22億元用于泰康北京養老社區項目。該投資計劃是新保險法實施后,國內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首個試點項目。
險企投資養老地產四大模式二、債權投資計劃
由于股權投資的回報通常不固定,債權投資計劃是保險資金運作不動產投資時的主要選擇。
2011年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曾發起設立“太平洋-上海公共租賃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該計劃募集資金40億元,主要用于上海地產集團在上海市區建設的約50萬平方米公共租賃住房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目前用債權投資計劃參與養老地產開發的案例還不多,未來,險企有望將參與保障房、公租房的運作經驗借鑒到養老社區中來。
險企投資養老地產四大模式三、獨立開發
根據規定,保險公司不能參與商業住宅開發,但可以投資與保險業務相關的養老地產。新華保險就是通過成立子公司的方式開發養老地產,并注冊了兩家項目公司用于支持養老事業的發展。
獨立開發的優勢是可以探索適合自身的模式,便于將經驗向多個社區復制。
險企投資養老地產四大模式四、聯合開發
對于缺乏地產開發經驗的險企而言,與地產公司合作可以獲得優質的不動產投資項目,而保險公司充足的現金流,對地產公司構成吸引力。去年12月,太平保險集團與大連萬達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養老地產以及商業地產方面展開合作。
據了解,泰康人壽與萬科地產也簽署過類似協議。今年4月,生命人壽和佳兆業聯合拿下深圳大鵬下沙濱海生態旅游度假區整體開發項目,也很可能合作開發養老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