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海南頻道4月14日電 泰國《星暹日報》采用中新社海南分社稿件,題目:中國醫療旅游大有空間 海南建設先行區“探路”
中新社博鰲4月9日電 (記者 王子謙)“醫療旅游已成為一種時尚、高端的旅游產品,但在中國還有很長路要走,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建設將具有重要示范作用。”9日下午,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在海南博鰲做上述判斷。
相對于國外已然成熟的醫療旅游產業,中國處在什么階段?未來要如何發展?博鰲亞洲論壇2014年年會設“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的使命及未來”討論,與會嘉賓以博鰲為例,展望中國醫療旅游產業發展未來趨勢。
“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以下簡稱“先行區”)是中國目前唯一由國務院審批、以醫療旅游為主導、致力于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第三產業園區,計劃用15至20年時間建成國際旅游醫療區、低碳生態社區和國際組織聚集區。“先行區”將享受醫藥衛生、土地、投融資及對外開放四大方面的9項優惠政策。
李斌介紹,目前全球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醫療旅游,保守估計2011年產業規模已超過7500億美元。“到2020年中國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元人民幣,成為經濟重大增長點,這為先行區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中國醫療旅游產業目前尚在起步階段。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院長曹誼林認為,醫療旅游發展將遇到兩個挑戰:第一是如何打開國內外市場,第二是怎樣留住有技術專家。
“蓋很好的中心,醫生不行、護士不行、治理不行,人家也不會來。”香港醫院管理局前主席胡定旭也提醒,“先行區”要特別注重視人才問題,完善生活配套設施,以政策吸引人才,建設優秀醫療團隊。
阿聯酋奎斯特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馬穆結合迪拜經驗,建議中國醫療旅游產業應遵從幾項原則:首先有政府支持,其次建立國際顧問團隊策劃具體發展戰略,先要從外部吸收專業人才,醫療機構也要重視聲譽和服務質量,讓客戶有“安全感”。
李斌建議,“先行區”建設要把握四個關鍵環節:一是開發特色醫療旅游產品;二要建立國際化醫療設施、服務質量管理和健康管理體系;三要在價格、稅收、薪酬制度、執業政策等方面積極探索;四是加強宣傳推介,吸引更多投資者與國內外目標人群。
不過胡定旭同時提醒,對醫療旅游不要急于做宣傳。“先將基礎打好,要有足夠的人、足夠的基建、足夠的配套。”
作為在中國建設的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博鰲樂城應如何體現特色?胡定旭建議,“先行區”可利用傳統的中醫藥優勢,打造身中西醫結合品牌,此外還可吸引國外藥廠前來做科研,把“先行區”打造成醫療城。
李斌表示,政府將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有效促進“先行區”的健康發展,全力打造中國社會辦醫和健康服務業發展先行先試的示范平臺。
在政府監管外,“先行區”已成立行業自律組織“博鰲健康會”。擔負兩項責任:第一,建立進入和退出機制,制定有約束力的《行業共建規則》優勝劣汰;第二,建立技術專家與倫理道德委員會,遵循“安全第一”原則和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