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里由多幢石庫門老房子所組成,并結合了現(xiàn)代化的建筑、裝潢和設備,化身成多家高級消費場所及餐廳。在南里和北里的分水嶺-興業(yè)路-是中共“一大”會址的所在地,沿街的石庫門建筑也將成為凝結歷史文化與藝術的城市風景線。

上海新天地旁邊開辟了太平橋公園綠地和人工湖,綠地占地四萬四千平方米,位于整個太平橋項目的中央地帶。園內(nèi)種植高 大喬木,興建低坡景觀,提供休憩空間。園中心興建了上海市中心最大的人工湖,占地一萬二千平方米。湖的中央建有大型噴泉,湖泊東西兩端點綴著兩個小島,名 為“玉蘭島”和“合歡島”。人工湖四周綠地高低起伏,栽種了各種喬木和灌木。綠地北側新辟一條長一千二百米的湖濱路,沿人工湖劃出了一條優(yōu)美的曲線,與湖西「新天地廣場」的石庫門海派建筑連成一體,成為市中心一處獨特的新景觀。

在新天地項目開發(fā)之前,這里是一片擁有近一個世紀歷史的石庫門里弄建筑。從十九世紀中葉開始出現(xiàn)的石庫門建筑有著深深的歷史烙印,它是中西合璧的產(chǎn)物,更是代表了近代的上海歷史文化。然而隨著城市的不斷發(fā)展,昔日風光顯赫的石庫門早已不能滿足居住需求而漸漸淡出歷史舞臺

瑞安集團在一九九七年提出了一個石庫門建筑改造的新理念:改變原先的居住功能,賦予它新的商業(yè)經(jīng)營價值,把百年的石庫門舊城區(qū),改造成一片充滿生命力的新天地!該項目總投資約1.5億美元,于一九九九年初動工, 第一期的新天地廣場于二零零一年底建成。

石庫門建筑的清水磚墻,是這種建筑的特色之一,為了強調(diào)歷史感,設計師決定保留原有的磚、原有的瓦作為建材。在老房子內(nèi)加裝了現(xiàn)代化設施,包括地底光纖電纜和空調(diào)系統(tǒng),確保房屋的功能更完善和可靠,如今的新天地已經(jīng)成為了上海的新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