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老年設施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隨著高齡化程度的急速增長,日本老年福利政策的建設經歷了一個快速發展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圖1)。

首先,在老齡化社會的初期(上世紀60-70年代),日本政府就出臺了老人福祉法、老人醫療費減免等政策,為老人的生活、醫療提供必要的經濟保障;隨著高齡化的進一步發展(上世紀80-90年代),政府建立老人保健制度,保證老人能夠得到全面的醫療保健服務,繼而又開始推行“黃金計劃”,完善了以居家養老為中心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到了2000年,日本開始實行介護保險制度,進一步為需要護理的老人提供了有效的經濟支援,同時使養老設施的類型體系更加豐富和細致。
除此之外,日本政府還通過提供補助金及低息/免息貸款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積極開辦老年設施,這些舉措都為日本老年建筑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當前日本老年設施向社區小規模多功能化發展

圖2 日本社區中的小規模多功能服務設施功能示意圖
日本目前的老年建筑類型繁多,例如特別養護老人院、護理之家、日間照料老年設施、收費老人公寓等。在經歷了長期的探索和變革后,近年來日本開始提倡回歸社區、回歸住宅的養老居住模式,并逐漸推行社區小規模多功能服務設施的建設,希望讓老人可以在熟悉的地區環境中得到全面的照護,提高他們的生活熱情(圖2)。這與多數發達國家的理念相同。因為解決養老居住問題不僅是為老人提供醫療、安全的保障,同時還要維護老年人自由選擇居住方式的權利。
小結
第一,日本老年設施的發展與養老政策的推進是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老年設施體系的發展完善受到社會環境及政策調控的影響,而老年設施也在此過程中實現了優化和發展。
第二,養老設施回歸社區是社會發展趨勢。我國老齡人口眾多且主要發展居家養老,將多功能養老設施引入社區的確是一條可以借鑒和嘗試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