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增加了新的建筑體量,通過體量的增改加強新與舊的對比,形成現代建構技術與近代工業框架激烈碰撞的力量感。
大成面粉廠報告廳的主體建筑原來是大成面粉廠的包裝車間,殘存著蛇口工業發展的時代印記。在對舊改建筑的研究中我們發現,原建筑的二層與旁邊建筑的屋頂處于一個標高上,設計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進行改造。
改造的思路依舊遵循著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建筑并進行增量改造的原則,通過在二層去除一部分原有建筑、建立新的結構體系、增加新的報告廳體塊,加強新與舊兩個體量、兩個時代的對比,最大限度地還原設計對速生式工業發展的思考。
報告廳改造方案圖 - 由咖啡廳望海
改造后,原有建筑的一層將用作展覽,二層報告廳與旁邊的建筑屋頂直接連接,主要朝向面粉廠區的標志物——筒倉。報告廳體量的后部則放置室外大臺階,面朝大海,讓每一個人感受工業遺址力量感的同時,沐浴這個躁動時代最清新動人的海風。
大成面粉廠筒倉改造
改造面積:1752sqm
標志物筒倉的改造以提供獨特的空間體驗為原則,力求通過結構和空間設計的創新,在特殊的空間形態中還原真實的工業歷史記憶。
大成面粉廠的筒倉一直被用作存儲這個面粉帝國的小麥等谷物原材料。這十個巨型的圓柱形筒倉在數十載的風雨中巍然而立,其最高處印刷著的“大成面粉“、”鐵人面粉“八個大字并沒有隨時間的流逝而銷蝕,責無旁貸地成為大成帝國乃至整個蛇口工業曾經繁榮的見證。也因此,筒倉的改造設計可以說是園區最獨特、最重要的改造之一。設計力求盡最大的努力保留和還原這個工業遺址的原貌,并在其中創建獨特的公眾參觀流線,為城市中的每一個人提供近距離接觸工業繁榮印記的機會。
筒倉改造方案圖 - 室內
改造后,筒倉主空間將作為當代藝術博物館之用,在十個筒中以圓心對圓心的方式植入一條連續的公共鋼樓梯,連接各層空間形成觀展主流線,同時在其中穿插咖啡、圖書閱覽室等休閑功能。筒倉的頂樓則改造成招商會辦公空間,并增加體量。
鳥瞰圖

大成面粉廠最早成立于1980年,1990年被臺灣的大成食品集團接收,成立 大成食品(蛇口)公司,開始生產推廣各種烘焙專用高級面粉,創出我國面粉行業的名牌——外銷的“大成”牌與內銷的“鐵人牌”行銷香港和珠三角等地區。 2010年,大成面粉廠隨著蛇口的產業升級轉型而結束運營。光景從此不再,但建筑殘存,它們似乎都在奮力講述著往昔的故事。這對于年輕的深圳——一個缺少 回憶的城市來說,是否彌足珍貴?而在特區深圳中的特區—蛇口的特殊政策開發背景下,位于以國際化資源和環球文化交流為核心發展的太子灣片區中的歷史建筑 物,又應該以一種怎樣的姿態融入嶄新的時代?

2015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深圳)
開幕日:2015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