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技術的發展為建筑師插上了“夢想的翅膀”,越來越多的建筑擺脫傳統技術的束縛,以更加自由的姿態,展示“夢想建筑”的特有個性。令人眩目驚嘆之余,此類建筑也給建造者帶來了一系列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如:很多設計用傳統的“二維施工圖”無法清晰表達甚至無法表達設計意圖,這正促使建筑界采用更加有效的手段進行設計、施工與管控。
BIM應運而生。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維數字技術為基礎,集成了建筑工程項目各種相關信息的工程數據模型,是對工程項目相關信息的詳盡表達,是引領建筑業信息技術走向更高層次的一種新技術。它的全面應用將為建筑業界的科技進步產生無可估量的影響,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集成化程度;也為建筑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效益,使設計乃至整個工程的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成本降低。
紐約的自由塔、倫敦的再保險塔、上海的上海中心,這些城市的代表性的建筑都包含BIM的設計參與。在武漢,漢街萬達廣場亦是如此。

漢街萬達廣場是將國際奢侈品賣場、世界一流精品店、高端餐飲店和頂級影院集為一體的奢華購物廣場,項目占地3.39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34500平方米。由國際知名設計公司UN Studio擔綱設計,是結合現代和傳統的設計元素的“夢想之作”。這種設計新穎、定位高端的大型綜合體項目存在建筑形體不規則、機電管線系統復雜、裝修凈高難于控制、幕墻結構復雜多變等眾多難點,更加離不開BIM技術的應用。

(萬達漢街BIM模型鳥瞰圖)
這樣的情況下,萬達商業規劃研究院大力推進項目管理的BIM介入,實行數字化項目管控,利用BIM解決項目管理的精確控制與問題審核及工程量統計。最終整體提升了圖紙的質量,將關鍵問題在圖紙上解決,為后期施工提供可靠的保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按施工圖搭建的BIM模型)
(一)精準控制與問題校核
通過BIM三維設計模型可實現虛擬設計和智能設計;實現設計碰撞檢測、管線綜合、成本預測等。BIM模型中提前對施工圖中的管線狀況進行模擬,各專業之間的管線沖突直接暴露,并在三維中進行調整,形成的成果直觀,無法藏匿任何問題。傳統的設計流程中只能通過管線綜合設計來協調各專業的管線布置,使其得到比較合理、有序的安排。但傳統的管線綜合設計是以二維的形式確定三維的管線關系,技術上存在著很多不足,實際施工效果也表現不佳。
施工圖設計初步完成后,由萬達商業規劃院牽頭,組織項目公司、BIM設計單位,施工圖設計單位駐場開展BIM深化校核工作。先由BIM設計單位依據施工圖紙建立完善、詳盡的BIM模型,后依據BIM模型進行碰撞檢查,再對施工圖進行修改。
根據施工圖各階段圖紙內容BIM發現設計問題200余、碰撞問題4000余處。規劃院、項目公司指導BIM設計單位與施工圖設計單位,逐一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尋找解決辦法,最大限度的把問題解決在圖紙上,避免后期拆改,有效的節約了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
比如漢街三層一處走廊,按照各專業二維設計圖紙所搭建的BIM模型中,暖通、電氣、給排水等專業均發生碰撞,原有的二維設計圖紙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足以充分表達此類問題,而在BIM模型中,所有信息均在三維模型中有直觀的表達,這使得這類問題無法隱匿。
此類問題出現后,在BIM模型中直接進行三維調整,使各專業相互協調,空間充分優化利用。在調整后的BIM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專業管線相互協調,各系統井井有條。諸如此類問題不勝枚舉,在傳統無BIM的項目中,以往都要在施過程中才能顯現出來,而通過BIM模型的調整,實行數字化項目管控,使問題在施工前期得以解決,從而節約了大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