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居是漢族傳統民居建筑的一個重要流派。在中國民居中,山西民居和皖南民居齊名,一向有“北山西,南皖南”的說法。山西民居中,最富庶、最華麗的民居要數汾河一帶的民居了,而汾河流域的民居,最具代表性的又數祁縣和平遙。山西民居與其他地區漢族傳統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聚族而居,坐北朝南,注重內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磚、石、土砌護墻;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山西的村落無論大小,很少沒有一個門樓。村落的四周,并不一定都有圍墻,但是在大道入村處,必須建這種一座紀念性建筑物,提醒旅客,告訴他又到一處村鎮了。河北境內雖也有這種布局,但究竟不如山西普遍。
山西民居的建筑也非常復雜,由最簡單的穴居到村里深邃富麗的住宅院落,到城市中緊湊細致的講究房子,頗有許多特殊之點,值得注意的。
分類
穴居
穴居之風,盛行于黃河流域,散見于河南,山西,陜西,甘肅諸省,龍慶忠先生在《穴居雜考》一文中,已討論得極為詳盡。這次在山西隨處得見;穴內冬暖夏涼,住居頗為舒適,但空氣不流通,是一個極大的缺憾。穴窯均作拋物線形,內部有裝飾極精者,窯壁抹灰,乃至用油漆護墻。窯內除火炕外,更有衣櫥桌椅等等家具。窯穴時常據在削壁之旁,成一幅雄壯的風景畫,或有穴門權衡優美純凈,可在建筑術中稱上品的。磚窯這并非北平所謂燒磚的窯,乃是指用磚發券的房子而言。雖沒有向深處研究,我們若說磚窯是用磚來摹仿崖旁的土窯,當不至于大錯。這是因住慣了穴居的人,要脫去 土窯的短處,如潮濕,土陷的危險等等,而保存其長處,如高度的隔熱力等,所以用磚砌成窯形,三眼或五眼,內部可以互通。為要壓下券的推力,故在兩旁須用極 厚的墻墩:為要使券頂堅固,故須用土作撞券。這種極厚的墻壁,自然有極高的隔熱力的。
這種窯券頂上,均用磚墁平,在秋收的時候,可以用作曝曬糧食的露臺。或防匪時村中臨時城樓,因各家窯頂多相聯,為便于升上窯頂,所以窯旁均有階級可登。山西的民居,無論貧富,十之八九以上都有磚窯或土窯的,乃至在寺廟建筑中,往往也用這種做法。在趙城至霍山途中,適過一所建筑中的磚窯,頗饒趣味。
在這里我們要特別介紹在霍山某民居門上所見的木版印門神,那種簡潔剛勁的筆法,是匠畫中所絕無僅有的。
磨坊
磨坊雖不是一種普通的民居,但是住著卻別有風味。磨坊利用急流的溪水做發動力,所以必須引水入室下,推動機輪,然后 再循著水道出去流入山溪。因磨粉機不息的震動,所以房子不能用發券,而用特別粗大的梁架。因求面粉潔凈,坊內均鋪光潤的地板。凡此種種,都使得磨坊成一種 極舒適涼爽,又富有雅趣的住處,尤其是峪道河深山深溪之間,世外桃源里,難怪被人看中做消夏最合宜的別墅。
由全部的布局上看來,山西的村野的民居,最善利用地勢,就山崖的峻緩高下,層層疊疊,自然成畫!使建筑在它所在的地上,如同自然由地里長出來,權衡適宜,不帶絲毫勉強,無意中得到建筑術上極難得的優點。
差別
農莊內民居就是在很小的村莊之內,莊中富有的農人也常有極其講究的房子,這種房子和北方城市中的“瓦房”同一模型,皆以“四合頭”為基本,分配的形式,中加屏門,垂花門等等。其與北平通常所見最不同處有四點:
一、在平面上,假設正房向南,東西廂房的位置全在北房“通面闊”的寬度以內,使正院成一南北長東西窄,狹長的一條,失去四方的形式。這個布置在平面上當然是省了許多地盤,比將廂房移出正房通面闊以外經濟,且因其如此,正房及廂房的屋頂(多半平頂)極容易聯絡,石梯的位置,就可在廂房北頭,夾在正房與廂房之間,上到某程便可分兩面,一面旁轉上到廂房屋頂,又一面再上幾級可達正房頂。
二、雖說是瓦房,實仍為平頂磚窯,僅留前廊或前檐部分用斜坡青瓦。側面看去實像磚墻前加用“雨搭”。
三、屋外觀印象與所謂三開間同,但內部卻仍為三窯眼,窯與窯間亦用發券門,印象完全不似尋常堂屋。
四、屋的后面女兒墻上做成城樓式的箭垛,所以整個房子后身由外面看去直成一座堡壘。
城市民居
城市中民居如介休靈石城市中民房與村落中講究的大同小異,但多有樓,如用窯造亦僅限于下層。城中房屋櫛篦,擁擠不堪,平面布置尤其經濟,不多占地盤,正院比普通的更瘦窄。
一房與他房間多用夾道,大門多在曲折的夾道內,不像北平房子之莊重均衡,雖然內部則仍沿用一正兩廂的規模。
這種房子最特異之點,在瓦坡前后兩片不平均的分配。房脊靠后許多,約在全進深四分之三的地方,所以前坡斜長,后坡短促,前檐玲瓏,后墻高壘,作內秀外雄的樣子,倒極合理有趣。
房屋特點
趙城霍州的民房所占地盤較介休一般從容得多。趙城房子的檐廊部分尤多繁富的木雕,院內真是畫梁雕棟琳瑯滿目,房子雖大,聯絡甚好,因廂房與正屋多相連屬,可通行。山莊財主的住房這種房子,在一個莊中可有兩三家,遙遙相對,仍可以令人想象到當日的氣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墻之高,磚石木料上之工藝,樓閣別院之復雜,均出于我們意料之外甚多。靈石往南,在汾水東西有幾個山莊,背山臨水,不宜耕種,其中富戶均經商別省,發財后回來筑舍顯耀宗族的。
房子造法形式與其他山西講究房子相同,但較近于北平官式,做工極其完美。外墻石造雄厚驚人,有所謂“百尺樓”者,即此種房子的外墻,依著山崖筑造,樓居其上。由莊外遙望,十數里外猶可見,百尺矗立,崔嵬奇偉,足鎮山河,為建筑上之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