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cale is astounding. What sets it apart, is the reality of the analysis. It is carefully considered, realistic, technically sound, and exciting.
The rationality is clear and the design makes sense.”—2013 Professional Awards Jury
“這項工程規模驚人,基于現實的分析使其與眾不同。它是深思熟慮后的杰作、實際且可行、令人振奮。設計明確合理,很有意義。”——2013年專業獎評審團
寧波走廊創造性的綜合了當地地勢、水文和植被特點,將不適宜居住的棕地變成3.3千米長的“活體過濾器”,增加了生態環境的多樣性,協調了人類活動與野生環境的關系,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成為城市可持續擴張與發展的典范。
↑ Landscape Master Plan. Ningbo Eco-Corridor project transforms an uninhabitable brownfield into a 3.3km-long “living filter” designed to
restore a rich and diverse ecosystem, and serve as a valuable teaching tool and model for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景觀總體規劃。寧波生態走廊工程將不適于居住的廢棄棕地打造成綿延3.3公里的“活體過濾器”,旨在還原豐富多樣的生態系統,并可作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典范。
背景
寧波位于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人口為349萬(2010年人口普查),是中國最古老、最有名的城市之一,也是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和重要的經濟中心。和全國其他城市一樣,寧波近年來也面臨著迅速增長的人口數量給基礎設施造成的壓力,這也當地政府設下了巨大的挑戰:既要調節城市密度,還不能對環境造成消極影響。
2002年,為了減輕寧波老城的壓力,開創城市擴張的平衡生態新方法,寧波規劃部提出建設“寧波東部新城區”的計劃。該計劃包括6平方英里的城市發展多功能用地,環抱在生態走廊四周,共同組成一條綠色線型網絡供人類和野生動植物和諧相處、欣欣向榮。
區域生態環境
寧波地處長江平原常綠林生態區的南部,生態區內間歇性河流形成的湖盆,周圍發育著大片常綠橡樹林和蘆葦沼澤。但由于長期的農耕作業和城市發展,濕地和水生生境大面積減少。現存濕地仍然是候鳥和水生生物重要的棲息地,如東方白鸛、天鵝、白枕鶴,水生生物有白鰭豚、揚子鱷、獐子和水獺。
設計團隊深知濕地和水生生境對這片生態區意義重大,因此盡其所能恢復濕地,針對地域特點進行干預符合新時代的生態意識,具有歷史和文化意義。
實地調查
寧波運河系統一直以來承擔著防洪、灌溉和運輸三項任務。生態走廊區內的運河由于轉作工業用途,又缺乏有效分區和對污染的控制,導致運河水質嚴重惡化。隨著工廠大量興建,施工挖掘出的受污染的土壤被非法任意傾倒,工廠污水未經處理就隨著雨水徑流排入運河,并滯留在河水里。
要想達到預期效果,需要掌握大量數據。因此,主要的景觀設計師協同相關顧問(水質學家、濕地專家和水文工程師)展開詳細徹底的調查分析,充分了解當地狀況、測繪出水文循環圖和自然水流分布圖、對潛在的協同效應進行預判。
實施——打造“活體過濾器”
通過分析,設計師和相關專家提出了修建微型長江生態區的構想。在地勢相對較低的山坡間建造水道網絡以改善運河水質,將雨水徑流引入新開發區域,修建河岸帶為野生生物提供棲息地,為新居民提供兼具休閑娛樂和教育教學功能的場所。
水文:蜿蜒的新水道提升水文功能
目前缺乏系統規劃的無出口運河將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許多自由流動的小河、小溪還有池塘、沼澤。它們水流蜿蜒而緩慢,幾乎還原了低地河漫灘的原始狀態,以輔助重建原生生態環境。
通過創新的生物修復技術模擬本土生態過程,新建成的水道可以改善運河水質,目前運河中的水屬于最差的第V類水,僅適于工業用水和農田灌溉,凈化后可達到適宜生態修復和人們休閑娛樂使用的第III類水。
地形:丘陵山谷系統引導水流方向
通過對周邊開發區的開挖與填埋,整個生態走廊區就成了地勢起伏的山丘和山谷。這些山丘山谷都是精心排布的,順著山谷形成的水道不僅可以通過沉積、曝氣和生物過程去除污染物,還為含水層的補給提供了保障,在其流動過程中,也形成了多種不同的水體形態。
植被:本地植物凈化水質,營造生活環境
在地勢起伏的景觀區,落葉樹種和常綠樹種的戰略布局體現了設計師對美學、規劃、生態和氣候的綜合考慮。大力種植本地植被將幫助走廊重建多樣的植被群落,吸引野生動物棲息于此。河岸的植被、生物洼地和雨水花園可以凈化來自附近開發區、其他建筑區等硬質景觀的雨水。植物選擇營造了獨特的地域感:隨著地勢的變化,植被種類呈現組群差異,根據植物的不同高度、形態和顏色呈現出獨特的空間格局。
與城市結構融為一體
生態走廊支撐著寧波新城的開放空間系統,將土地劃為多種用途,并將它們聯系在一起。生態走廊全長3.3千米,與周圍城市結構和自然體系完美相合。這條綠色絲帶與周圍景觀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寧波生態走廊通過修復該區生態網絡為原生動植物提供了棲息地,改善了公共環境,為當地和附近居民營造出一個樂趣無限的公共空間,表明中外可持續發展已經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設計團隊深知濕地和水生生境對生態區的保護意義重大,因此盡其所能,因地制宜發揮干預作用,在生態意識的新時代里具有重大的歷史和文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