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新興的自然樂園——鰲鼓濕地森林公園總體規劃
“在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優秀的應對水的措施中,這個方案有趣的將填海地區的海岸線回歸成自然狀態,這是多么激進而徹底的舉動。尺度驚人,不僅可以觀賞風景,也成為鳥類全球遷徙路程的一部分,這里上演著真正的自然,引起人們的共鳴。”---2011年專業獎評審委員會

總平面
項目概況:
項目占地1600公頃并位于亞洲鳥類遷徙路線之上。濕地的基礎是以前填海的土地。原來的土地不能繼續使用是因為該區地表下陷和農耕停止。項目立足于人類發展的可再生居住策略,順應場地自然系統的演進過程,并發揮其環境教育和生態旅游的意義。

場地位置
項目內容: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平坦寬敞的題海用地具有各種用途與發展。但其與自然保護之間的爭論沖突一直在全球各地上演。這個位于臺灣西南部的鰲鼓濕地森林公園,經歷了各種階段的發展最終演變成為自然濕地。1964年以前,這里還是典型的潮汐泥濕地。后來由于農耕和畜牧業的發
展到此這個地方建設了C型海塘,占用了超過1,000公頃的濕地。但原本打算用來種植甘蔗、養豬和養魚的這片地方,在地表下沉和幾次洪水之后,土壤鹽分變多而不能生產甘蔗。最終在2001年, 這里被用作造林區。過去的四十年中,該地區發生了顯著的演變,目前這里有自然濕
地也有人工森林的結合。鰲鼓濕地森林公園是在此基礎上發展產生。 這個森林公園是自然生態系統進程中的演示性區域。恢復成海濱濕地后, 意外的成為了遷徙候鳥和其他野生動物的避難所。該項目以人為本,保護自然,并強調自然系統、環境教育、生態旅游和文化延續的可持續性和關聯性。

場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