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發改委正在抓緊編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規劃綱要。
在當前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國內發展面臨諸多矛盾的背景下,長江經濟帶作為覆蓋11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40%的區域,挖掘其巨大內需潛力,促進我國經濟增長,顯然有重要意義。
據媒體報道稱,9月16—17日,有數十家央企齊聚武漢,參加湖北——中央企業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座談會,初步預計參會央企將在湖北省進行逾千億元項目的投資,以支持長江經濟帶建設。
有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央企進軍長江經濟帶,只是開始,在國家的推動下,將有萬億資金待入。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研究員鄒士年表示,這一戰略不僅僅是為了拉動經濟增長,因為這一區域覆蓋我國東中西部地區,有利于實現我國區域經濟之間協調發 展,建設陸海雙向對外開放新走廊,培育國際經濟合作競爭新優勢,也有利于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對十三五時期我國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的中國夢都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而有區域專家表示,長江經濟帶相關規劃和細則的制定,一直在穩步推進中。隨著我國經濟持續放緩,寄望于長江經濟帶的各項投資,成為帶動區域經濟乃至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對于長江經濟帶優先迎來發展契機的城市和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指出,長江經濟帶城市劃分主要是分城市圈,長江經濟帶上有五大城市 群,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長江中游、成渝、滇中和黔中,三大兩小。里面最重要的可能是長江中游,成渝上中游的發展基礎比較薄弱,規模比較小。長江中游以 昆明和貴陽形成長江經濟帶上的兩個城市圈,即滇中和黔中。三大兩小是長江經濟帶的命中。然而這些城市會率先迎來發展契機。
同時鄒士年表示,因為規劃是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因此,區域內長江沿岸的大中城市應該是優先迎來發展契機,首先應該是與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產 業最先迎來契機;其次,就是一些東部地區需要進行轉移到產業;再次就是中部地區具有集群效應的一些產業,比如汽車產業。當然,隨著東中西部的融合發展,戰 略型新興產業也將在區域經濟與人才合作中迎來發展機遇。政府主導推動下的投資主要是交通基礎設施、水利設施、土壤治理、河道治理等方面。
長江經濟帶在投資與發展過程中要避免什么?而重點又是要發展什么?
鄒士年給出建議,需要避免各個地區之間的重復投資和惡性競爭,應該打造整個區域的產業集群,而不是產業雷同,各地重點發展還是立足于自己的資源、人才和區位等優勢去發展經濟,而不是好高騖遠,重點需要加強區域間協同發展的機制建設,尤其是人才、資金、信息和物流的暢通。
“長江經濟帶要協同發展,避免一省兩市以及省內的一些城市各自為政,投資項目避免重置化、低水平這是個老問題。”陳耀也指出,行業的發展要嚴格按照國家的 產業政策,提高投資效率。而長江經濟帶將成為產業的創新驅動,并帶動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下游長三角地區率先要發展戰略型新興行業,包括汽車產業、 水道交通等,為做大做強要走出去和要對接一帶一路的要求以及走出國門打下較好的基礎。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