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看藝術演出的觀眾由道路層面進入入口大廳,那里設有衣帽間、衛生間、問訊處、售票處、宣傳工作辦公間等設施。檢票后,觀眾踏上莊嚴寬闊的樓梯 進入劇場大廳層面的前廳。觀眾在前廳中可以觀賞位于長江和嘉陵江對岸的重慶城區天際輪廓,以及科學中心和穿越江北城新區的美麗的林蔭大道。擁有兩個樓座的 劇場幾何形體為傳統的馬蹄形。在聲學和視角方面,劇場的布局適于各種音樂和非音樂演出,包括歌舞演出、話劇、交響樂、室內樂和大型歌劇演出。

由主舞臺、輔助舞臺、側臺和子舞臺構成的主體區域構成了大劇院觀眾與藝術家內部工作之間的界面。側臺和后舞臺上面樓層設有排練廳設施。這些用房 在公開演出時可通過電梯和樓梯由大劇場的前廳到達。后舞臺和服務設施可以由“大劇場”和“中劇場”共享。而兩個劇場在空間布局上是功能彼此獨立的區域。

大劇院的基座層設有大面積的餐飲設施。同時可利用面向城市林蔭道的大型平臺作為室外餐飲區。旅游者可以在這里逗留、休息并欣賞重慶城市的美景。 由于餐飲設施既可由大劇院的門廳也可由室外進入并使用,因此餐飲設施可獨立于劇場而單獨運營。餐飲區對面設有一個附設前廳的多功能廳。多功能廳也擁有觀賞 嘉陵江對岸的全景視野。多功能廳經露天階梯與大劇院廣場連接,因而可獨立使用,不受各類演出活動的影響。基座層的的南側設有兩層地下停車庫。大劇院的送貨 交通自北面進行。舞臺設備區、餐飲區和大型客車停車場交通實行分流,各有自己的車輛出入口,以避免互相干擾。機電設備和舞臺倉庫庫房以及廚房備餐冷藏設施 和垃圾存放設施也設在基座層。

大劇院的上部樓層根據功能要求作了相應的布局。劇院工作人員和藝術家從廣場層面的兩個專用入口乘電梯和樓梯進入辦公間和更衣室。更衣區、道具庫 房和舞臺制作間位于大劇院8 層,即舞臺層面。其上方的16 層設有其他制作間和道具用房。行政管理用房和小型工作間位于22 層。26 層是大劇院的頂層,許多練習室和排練廳均設在這里。該區域是開放區域,人們可以從大劇場的前廳到達這里。

重慶大劇院可通過三條道路(北面、西北面和南面三條道路)直接到達。因此,可實現各種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車、出租車、小汽車、貨車的分流,并形成一個總的交通體系。大劇院建筑物的每一側都設有單獨的下客區和出入口,以保證交通的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