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家胡同博物館為北京首家胡同博物館,于2013年10月19日正式對外開放。130個院落微縮復(fù)原,還能聽到“震驚閨”、“虎撐子”等70多種胡同聲音。英國威廉王子曾造訪史家胡同博物館。

整個博物館1000多平方米,設(shè)有8個展廳和一個多功能廳,各式各樣的展品原樣重現(xiàn)了當時的胡同生活。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聘文復(fù)印件、舊時家庭用的笸籮、淡出市民生活不久的公交票證,還有兩間房屋,專門依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北京家庭布置。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房間里,一床一桌,兩椅兩箱,木質(zhì)家具十分簡單,半導(dǎo)體收音機是擺放在房間的“大件兒”;七八十年代的家庭布置則逐 漸時尚,室內(nèi)有了組合家具,應(yīng)了當時“組合家具沙發(fā)床、黑白電視放中央”的流行語。這些物品大多是從居民手中征集到的,它們就像歷史的見證者一樣,記錄了史家胡同的變遷。

胡同博物館里,還能聽到胡同的“老聲音”。在時代記憶展廳內(nèi),一個特殊的房間吸引了很多觀眾。這間像錄音棚一樣的小工作間,布置了專業(yè)的音響設(shè)備,只要點擊觸摸屏,就能夠聽到不同的“胡同聲音”。

這些聲音分為上世紀五十年代前、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三個時間段,分春夏秋冬共70多種聲音。“警哨”、“腳鈴”等聲響需要聽音才能對上號,“震驚閨”、“虎撐子”等甚至聞所未聞。不僅如此,這里還收錄了不同天氣的胡同聲音,讓人仿佛一下就穿越回當時的情景。
